最新
推荐
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关... 01-04 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 12-24
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11-24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迈... 11-15
|
问题管理 当事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或同类事件较多时,进入问题管理流程。问题指事件背后未知的原因。 问题一般由二线工程师发起,从事件处理流程发起,或根据监控数据的分析独立发起。 在实践中,我们以业务科室作为问题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业务科室认为需要跨部门处理的问题,再上升至中心层面处理。 问题处理的结果是找到问题所在。通过系统,可记录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包括触发的变更、发布过程。同时,可把整个处理中获得的经验,记录为知识库中知识条目。 关键绩效指标KPI:单位时段问题数量、解决率、问题解决后的事件下降率、知识条目数量、知识库有效使用率。 配置管理 对运维管理的对象,在管理系统中有信息记录,记录其支持运维工作所需信息,称为配置项。配置项集合即设备、系统的台帐。在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流程中,将使用这些信息。 在事件、问题处理中,需要对设备、系统的配置进行更改,进入变更流程。完成变更后,应进入配置管理流程,修改配置项内容,以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凡是需要对其变更进行记录的设备或系统,应建立相应配置项,以便做好运维工作,如空调、电源,网络交换机、配线架、重要系统所在的服务器、应用系统等。对变更没有风险,不需通过流程控制的常规性设备、系统变更,可不进入变更流程,而只做配置管理。 关键绩效指标KPI:配置项数量、配置项符合率。 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是在事件、问题处理中,或用户对软件系统的需求变动、增加时,对系统、设备的软硬配置或程序进行改变。 变更管理流程的目的是记录和控制变更的过程,避免风险,并提供从不成功变更状态恢复所需信息。当变更的影响广泛,风险高时,需要进行重大变更流程控制,需要审批变更方案,提交危机处理预案,事前要进行备份处理等,为此我们制订了详细的“重大变更列表”。在时间紧急情况下,可简化流程,进行紧急变更流程控制。 关键绩效指标KPI:变更数量、成功率。 发布管理 变更管理中,涉及把信息部署在多个实际运行环境的系统组件中,或用户需要知道情况,需要改变使用方式,需要得到资源和指导培训时,进入发布管理。由于影响面广,所以在变更管理基础上,要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如事前评审,以控制风险。要记录发布信息,以便回溯。发布之后,要验证,并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和培训。 关键绩效指标KPI:发布数量、成功率。 其他流程的设计 上述5大核心管理流程之外的流程称为其他流程。这些流程比前面流程要宏观,不是日常的,但应定期执行,以提高IT服务管理水平。这类工作有时容易被忽略。 业务关系管理、服务级别管理和服务报告 A.业务关系管理业务关系管理的对象是用户,目的是保持与用户的良好关系,这些用户包括学校各部门和个人用户两种类型,主要手段是沟通。 针对部门用户,我们在各单位均已设置专兼职信息员,负责与中心联系;定期召开全校信息员会议,报告服务、建设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进行培训;通过信息员会议,了解用户的业务和需求。 针对个人用户,中心提供了满意度回访和用户投诉渠道,以进行良好的沟通。 B.服务级别管理 公布服务目录提供服务范围,服务等级协议(SLAs)来定义服务要求。服务等级协议的起点是中心根据各系统资源、运行状况做出的服务承诺,之后可通过全校信息员会议,协商修订。 C.服务报告 服务报告主要报告履行服务承诺的情况,报告可对改进IT服务工作提供指标性信息,可包括事件处理统计数据,可用性、可持续性统计数据,还有运维中的带宽、速率等检测数据,每学期向信息员会议报告。中心每年度向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提交报告。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