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 教育时评
简评朱九思高教实践与大学校长素质
2002-09-19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 所长 教授 刘 尧

字体大小: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研究朱九思高教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校长必须具备教育理想、教育思想、科学态度、创新意识、教研意识、教育战略、教育管理、学术交流这八条素质。

  关 键 词:朱九思  高教实践  大学校长  素质  教育家

  朱九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家,长期担任华中理工大学的领导工作,在长达30余年的高等学校领导岗位上实践着自己的高等教育思想。对于朱九思的教育思想,华中理工大学高教所的姚启和教授曾发表过《朱九思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1]和《朱九思的教育思想的实践特征》[2]等文章,对高等教育家(尤其是教育实践家)的朱九思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精辟而系统的总结。对此,我不再赘述。我对朱九思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大学校长的朱九思。朱九思作为一位很富有思想和改革魄力的大学校长,把一个单科性的华中工学院改造成综合性的华中理工大学,创造了改革开放后大学的一个楷模。这一切早在20年前大学读书的我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大学毕业后,我先后读过朱九思的《高等学校管理》《竞争与转化》等专著以及他发表的许多文章,透过朱九思的言论和办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主义大学校长的高大形象。

  近年来,通过对朱九思高教实践的研究,联想到近代的蔡元培、张伯芬、竺可桢以及教育家黄炎培、陶行知、梁漱溟、宴阳初的教育改革实践[3],使我对大学校长的基本素质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就从朱九思高教实践的角度,对大学校长必备的基本素质淡几点浅见。

  一、矢志不渝的教育理想

  朱九思在大学领导岗位上奋斗了30余年,1984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依然任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带研究生,他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如何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他说:“如此重大的研究任务,又必须结合教育改革持续进行,决非少数人所能解决”。“教育要治本”就必须研究这个问题[4]。“教育要治本”这是朱九思一生追求的教育理想。

  朱九思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时说:正由于我有那么一段难忘的中学时代,这就不能不使我回忆往事,并且联想到现在的工作。我想,那时是国民党统治,现在是共产党领导;那是一所中学,现在办大学,而大学的条件要比中学优越得多。几十年前,可以把一所中学办的那样好,现在为什么不可以把一所大学办好呢?我在“文革”后期特别是“文革”之后,提出一些办学的做法,无疑受到某些大学的影响,受到去国外访问的影响,但确实也有当年扬州中学的影响。可以说,长期潜伏在我思想深处的扬州中学是我的第一个榜样[5]。

  1987年朱九思在《教育要治本》一文中指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高等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深化改革,提高大学生研究生的全面素质”[6]。

  陈闻晋同志在《试论中国大学校长的理想模式》一文中写到[7]:朱九思精力充沛、思想敏锐,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离任之后,并不超然物外而是积极为后任者出谋策划,并尽心尽力地在高等教育学领域治学、育人,出了不少学术成果,直接培养了一批高等教育理论和管理人才。他一直呼吁高校不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我”,高校要始终把育人、科学研究放在第一位,不能牺牲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这个“命根子”。

  朱九思的高教实践告诉我们:大学校长要有教育理想,并且要矢志不渝地为实现教育理想而奋斗。崇高的教育理想是大学校长的首选素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教育理想的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更不敢设想这样的人能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家。

  二、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

  朱九思在长达30余年的高教实践和10余年的高教研究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他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他在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露斯·海霍的谈话中[8],谈到他“文革”之后一直到1984年离开校长岗位这段时间所做的5件大事是:第一抓教师队伍建设。他说:“一个中学或是一个大学的负责人,如果不懂得教师的重要性,就等于不懂得办学校,当然也办不好学校”。第二是增加新专业,改造学校的学科结构,使学校演变成工、理、文、管相结合的综合大学。第三是在困难的情况下尽可能改善办学条件。第四是大搞科学研究,提出“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的前面”的新观点(在当时)。第五是开展国际交流。这5件大事是朱九思教育思想在高教实践中的运用。实践的结果是成功的,使华中工学院这5方面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学院的综合实力增强,为全国高校的改革树立了榜样。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评美国高教独立性存在与发展的历史条件
· 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大学的社会义务与责任
· 评说大学排行榜
· 吴启迪阐释高教发展战略
·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阐释高教发展战略
· 中国高教发展基本形势与若干政策
· 刘淇:推首都高教发展 未来3年服务奥运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