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专栏 > 观点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
http://www.edu.cn   2014-11-15 中国教育网 作者: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最新

推荐

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关... 01-04  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 12-24  

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11-24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迈... 11-15  

  四、学术期刊必然会像传统媒体一样被互联网化,同时,也带来了改变学术评价的机会,给中国学术期刊与科技进步带来变革的机会。

  如同报纸不是新闻,电视也不是新闻,它们仅仅是新闻的载体而已,期刊也仅仅是学术交流的载体。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它也必将改变传统学术期刊格局和学术交流生态。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冲击,更是中国学术期刊赶上甚至跨越发达国家的机会。

  学术论文的核心社会价值在于提供学术思路、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等交流的平台,而互联网恰恰是最适合实现这些目标的。利用互联网发表论文,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纸质期刊发表周期过长的问题,还能规避论文发表过程中不正之风,有效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等。传统的学术期刊往往因为发表周期过长,导致作者的科研成果丧失首创性、时效性、引领性,同时,也会使读者难以及时获得科研动态、研究进展及最新的技术方法。

  同时,互联网这种载体的不同,还能彻底改变传统的学术论文在评估评价等方面的不足。

  在纸质期刊时代,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评估论文价值和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其局限性在于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读者用其思想指导实验、开展工作、或进一步研究发展到申请专利、制造出产品,但这位读者就是不发表论文,所以对原论文就不会增加被引用次数。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全面评价论文的价值。大量论文首先在线发表(有的只在网络发表),读者在线阅读的普及,不仅可以通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评估其学术价值,而且可以统计论文被在线阅读的时间、点击次数、下载次数、评论评价、推荐次数等,都可以成为论文价值的最有力的评价指标。

  利用互联网发展出新的学术评价机制将是大势所趋。

  Google Scholar统计出各个学术载体的五年h指数显示,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七家期刊和三家开放存取(OA)网站,而且RePEc网站排在第四位,arXiv 排第五,仅次于大名鼎鼎的期刊Science,排第七的SSReNet网站仅次于Lancet,超过Cell期刊。研究表明:开放存取论文达到被引峰值的时间在延长,互联网并没有加快开放存取论文的老化,反而有延缓之势;单篇论文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综述性论文更容易出现“高下载低引用”现象;从长期来看,开放存取论文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之间呈现正相关趋势。以网络为载体的开放存取网站其影响力在逐步增大。

  论文不就是交流吗?无论出版商、学霸、评价机构如何抬高传统期刊的地位,只要学术界回归到发表论文是为了学术交流的本来目的,是纸质期刊发表好还是通过网络数字发表好,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与其被动关门,不如主动出击。

  正如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实现突围,引领全世界电子商务一样,互联网对专业学术期刊的冲击,应该是我们的机会。为什么不可以建设一个世界科研论文的“淘宝”平台?我们应该借中国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借中国科研人员众多,论文数量庞大的机会,尽快建立或合作建立网络发布论文的共建共享平台,让作者自助并自主发布论文,最后形成世界最大的专业论文库、知识库,从而间接地快速提升中国的科研水平与地位。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人,出于各种目的与原因,还抱着纸本期刊不放。广大老百姓都不买胶片相机改买数码相机了,网络购物、网络银行、网路炒股等等。如果自诩为精英的科技人员思想观念都落后于普通老百姓,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