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推荐
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关... 01-04 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 12-24
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11-24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迈... 11-15
小块头,大智慧!近日,2012全国“电脑鼠走迷宫”总决赛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本届赛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北京交通大学协办。来自58所高校的96支代表队参加了总决赛,参赛高校和人数创新高。图为总决赛现场。张先睿 摄 “教师上课从原来的‘粉笔+黑板’模式转变成‘计算机+投影’的模式,但这种教学改革仅停留在教学‘表演’上,课堂教学也出现了由‘人灌’变成了‘电灌’的现象。”在日前举行的2012数字学习与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博导黄荣怀教授表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大规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至今还存在诸多问题。 内容堆砌、互动不足——多媒体教学尚存六大困境 如今,电脑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几乎成为大中小学教室必备的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教师授课的主要方式。然而,黄荣怀教授在研讨会上表示,“当前这种数字学习环境依然侧重于支持‘回忆、理解和应用’等低阶认知目标,不利于培养学习者‘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认知目标。”黄荣怀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如今多媒体与网络教室应用主要面临六大困境—— 困境之一:多媒体呈现内容的“堆砌”,妨碍了学生对内容的“消化”。黄荣怀发现,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书本上的知识点或以往黑板上的内容简单呈现在教学设备上,导致学习者没有时间对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因而学生的认知活动容易受到阻碍。 困境之二:多媒体呈现的“间断性”展示,割裂了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例如,幻灯片翻页式的内容呈现,缺少了使用板书推导定理、公式的过程,更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不连贯,影响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困境之三:固定在讲台位置上的多媒体控制台,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时在同学中间走动,不仅能够近距离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更能够与学生互动、交流。然而,“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时,教师不得不在控制台上完成课件的操作,因此减少了教室里的走动,不知不觉忽视了师生交流。”黄荣怀说。 困境之四:教室中统一固定的座位布局,限制了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多媒体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多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黄教授认为,除“秧苗式”布局外,还需要“矩形”、“圆形”等多种座位布局形式,来满足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困境之五:网络教室的配备和控制难以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多媒体网络系统涉及广播、教学、学生演示、个别辅导、语音教学、双向对讲等多项功能,但目前只有个别功能在教学中体现。 困境之六:电子白板的数学应用与预期的深度教学互动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很多课堂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但是白板的交互功能并未全部得到应用,大多还仅仅作为投影屏幕使用。”黄荣怀指出。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