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资  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服务型数据中心基础环境创新
http://www.edu.cn   2014-08-22 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崔峰 阚淑丽 李振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随着高校信息化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转型,无论是建设开放的课程资源平台,“班班通、人人通”的校园协作平台,还是在顶层设计基础上的统一电子校务平台,都更加需要统一架构、专业运营、精细管理的数据中心基础环境提供保障。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在深度助力教学、科研、管理以及为广大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已经来临的大数据时代,面对云计算和虚拟化的变革过程,高校的新一代数据中心需要具备哪些特质?绿色、融合、运维、面向服务,这些关键词大量出现在数据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中。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向面向服务和以用户为中心转型,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也要随之变革和创新,数据中心需要从堆满设备的神秘机房变成连接师生的信息仓库。

  2010~2012 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充分考虑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以“安全可靠、节能高效、标准规范和可灵活扩展、可统一管理”为建设目标,新建成了分区合理、智能管理、绿色节能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围绕数据中心建设了便于运维的办公环境和开放互动的用户服务设施,并通过IT运维管理系统建设,初步确立了规范的运维管理体系,为校园网和数字校园应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学校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创新。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结合学校信息化实际情况,我们对新数据中心进行了理性规划。既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又严格控制规模,不盲目扩张。在机房设备选型方面,面对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设备的高可用性和易维护性,选择了覆盖制冷、UPS、配线、配电、机柜、监控等绝大部分机房设备的整体机房解决方案,并从规划设计、施工调试到维护保养,均由一家服务商承担,避免了设备品牌和厂商繁多导致的系统不兼容和管理成本增加。

  结合数据中心选址,参照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我们将数据中心按功能划分为机柜区、辅助区和监控区。机柜区按照设备类型分为核心交换机区、校园网出口设备区、服务器区和预留扩展区。依照实际运维工作流程,我们对辅助区进行了精细化分区。辅助区占比数据中心面积47%,包括了光纤配线室、配电室、调试间、消防钢瓶间和备件库在内的5个辅助空间。独立的光纤配线室与机柜区隔离,避免光纤施工对机柜区造成粉尘污染,配套外部光纤弱电井,减少光纤接入工作量;配电室使用两路市电接入,自动切换,室外预留应急发电车输入接口,保证供电安全;辅助区留有设备调试通道,与备件库和调试间相连,方便机房设备的调试与安装。

  开放设计,贴近用户

  坚持“面向服务,贴近用户”的建设理念,抛开了以往传统机房封闭式结构,采用开放式设计,突出具有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设计风格。既为数据中心运维人员提供了便利快捷的工作环境,又实现了与用户的互动体验。

  对于数据中心运维人员,我们在办公区与数据中心之间建设了完全透明的监控区,使运维人员或来访者无需进入数据中心,就可以透过监控区直接观察到数据中心内部的建设布局和各设备的运转状态。

  为了贴近用户,我们在用户服务台与数据中心之间的墙壁上安装了透明玻璃隔断作为展示窗口,使办理业务的用户在等待服务的同时可以通过窗口了解到数据中心内部运行情况;围绕数据中心,我们设置了多种互动体验设备,通过多点触控屏,用户可以浏览到包括校园网出口流量在内的部分校园网运行数据;此外我们还会针对用户定期组织数据中心的开放参观活动,使用户有机会走入数据中心内部更深入地了解 IT 服务运行与管理的相关工作,提升用户信息化意识,增加信息化部门的亲和力,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