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集成应用 > 基础应用 > 数字图书馆
六大环节打造移动图书馆
http://www.edu.cn   2011-05-16 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任树怀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构建移动图书馆

  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终将渗透到各行各业,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建设的移动图书馆也将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移动图书馆除了具有通常意义下的数字图书馆的普遍特征外,更加强调运用移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与知识的组织、加工、存储及服务,具备可移动的特性。

  开发原则

  移动图书馆在开发时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探讨用户为什么会使用移动服务,谁使用移动互联网,在哪里使用,何时使用等问题。

  2.在开发移动项时,要思考用户服务或提供内容的价值,可以对用户进行调查,了解用户的需求情况。比如清华大学对本校师生做过调查,发现使用移动互联网来访问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项目中,选择办公收发邮件、查找资料、聊天、看新闻和阅读电子书的用户比例较大。

  3.根据移动终端的不同特点来提取内容或改变格式,而不是重新构建新的图书馆网站。

  4.以现有Web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元搜索和元整合技术,适应移动检索。

  5.开发时要充分考虑节省用户的时间,使操作尽量简单。

  6.利用Web 3.0与语义网技术来更好地提供移动服务。

  构架

  移动图书馆的前台应该是轻量级和可伸缩性门户,目前常用的是WAP网站以及交互短信和彩信。后台则是易拓展的资源和服务整合平台。

  以清华大学移动图书馆的构架为例。通过该构架,移动图书馆资源(处于互联网络)和用户终端(处于移动通信网络)就可以进行双向互动;可以实现通过馆藏书目查询书目信息以及个人借阅信息,查询已借图书、续借、预约图书等;针对电子资源,可以检索简单题录信息,查看详细信息,还能将结果发送至个人电子邮箱和导入文献管理软件RefWorks的功能。

  用户及终端

  移动图书馆的用户,即利用图书馆服务的读者,不同层次的读者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比如大学图书馆的用户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研究生比较关注图书馆提供的与科研相关的服务和信息,而本科生则注重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因此,在设计和提供服务时就应区别对待。

  而对于公共图书馆,用户层次和行业背景更广,需要对用户行业背景、开通的频道、获取的时段、感兴趣的内容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来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移动终端目前包括: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蜂窝电话、掌上电脑(PDA)、寻呼机、移动视频、无线家电、RFID和GPS等。目前我国智能手机拥有量较大,但是手机屏幕大小不一、生产厂家不一,在构建移动图书馆时,要考虑各种移动终端的特殊性,建立适用于不同客户端的软件系统,扩大服务范围。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