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科学的普及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缩小教育科学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差距,教育科学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必须让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正确把握教育科学精神之内涵并把教育科学与教育经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区分开来结合起来。我国的传统教育向来缺乏教育科学精神之因子,在教育科学普及中对此更应足够重视。教育科学业已成为影响现代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它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势必对教育科学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造成障碍。所以,教育科学普及的根本目标还在于使教育工作者能够用教育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看待和处理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②
第二,从认识和方法层面上,要树立五种意识,注重五个结合③
树立的五种意识是:(1)先导意识。即以科研为先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育教学而言,教育科研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2)主动意识。即要认识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长期不懈的研究活动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必由之路。每位教师必须主动地、能动地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3)服务意识。即不是为科研而科研,不仅仅是为出成果而进行教育科研,教师的教育科研要紧密结合教学和工作实际,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服务。(4)过程意识。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神秘的,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勤于总结,善于提炼,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和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取得成绩和成果。实际上,教育科研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实践经验总结与升华的过程。(5)创新意识。即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改革旧的东西,提出新的观点,探讨新的方法。
五个结合是:(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反之把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丰富理论。(2)工作与研究结合。即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工作为研究提供实践资料,研究推动工作效率的稳步提高。(3)研究成果与工作成绩结合。即要达到科研与工作“双丰收”,既出成果又出成绩。(4)长与短的结合。指课题研究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又要解决长远问题。(5)分散与集中结合,即要把分散在校内各教研组和教师手中的课题研究,集中到学校的中心课题、中心工作和教师整体水平提高上来。只有如此,中小学实施“科研兴校”才是有效的。
第三,在管理和制度层面上,要做到制度完备和管理到位
制度完备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要从课题的选择、评审、立项、经费使用制度,到课题的检查、鉴定及奖励制度,构成完备的系列制度。其二是依据中小学教育科研服务于教学和教师培训的特点,要打通科研制度、教学制度、教师培训和奖励等制度之间的壁垒,形成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
管理到位指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系统管理与阶段管理相结合。即要把立项、鉴定时的管理与研究过程中的定期检查、督促结合起来,不能只重视“两端”的管理;二是操作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即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更应以抉择和实施战略为手段来统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各环节和各方面的管理形态,思考教育科研实践的合理性,并引导其升华。三是走进管理与走出管理相结合。即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者不能陷入日常的科研管理事务不能自拔,而要能把自身的科研管理实践活动作为客体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水平。
第四,在科研实践层面上,要以理论指导“教育科研”
理论指导“教育科研”是指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不是盲目的、无设计的、随意的经验总结。具体讲,中小学要聘请教育理论工作者,作“科研兴校”的指导人。1993年,美国《高校纪事报》发表了一篇为《像候鸟一样》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的大批科学家,包括认知心理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纷纷走出研究所,像候鸟一样成群结队飞往中小学,去研究那里的儿童认识规律,使美国在短时期内在儿童认知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我们可借鉴和发展完善这一做法,大力倡导中小学与教育理论工作者结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与关怀下,从事系统的切实有效的教育科学研究,以此来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