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IPv6 > 分析评论
从IPv4到IPv6,过渡之路尚待戮力攻坚
http://www.edu.cn   2010-09-17 作者: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在从IPv4到IPv6的演进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过渡技术和标准尚不完备,这不仅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构建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阻碍了进程。在标准化层面,从国际上来看,IPv6目前只完成了初步的标准化工作,许多新特性在IETF仍处于研究、制订标准草案阶段。在技术层面,由于IPv6协议和IPv4协议并不兼容,二者的业务无法实现互通,因此过渡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却是缺乏成熟的过渡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双栈技术给出了目前最成熟可靠、升级风险低的方案,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IPv4地址资源短缺的问题。而能够真正引入IPv6丰富地址的协议翻译类和隧道类这两类过渡技术,目前却仍处于发展期,可用的成熟技术相对较少,标准化工作也有待于进一步推进,而成熟可商用的设备则更是需要产业界的不懈努力。

  为了确保用户的业务体验,真正发挥出下一代互联网的独特魅力,从IPv4到IPv6的过渡,并非只是网络和技术的演进,更重要的是业务和应用的迁移,而这正是运营商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可以说,IPv6网络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始,演进的价值和意义只能通过业务与应用来体现。换句话说,在IPv6网络建设完成后,如果应用、门户网站、服务提供商均不支持,就会导致IPv6应用的缺乏,那么IPv6网络的建设就没有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做好业务和应用迁移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ISP和ICP应该有明确的行动时间表。众所周知,推动IPv6的实施,提供IPv6的业务,不仅是让网络具备IPv6的能力就能实现的,需要的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芯片、终端、业务平台、IT支撑系统、应用等诸多环节和多个业务运营流程的制订与变迁。这也反映出,IPv6的实施是一项的的确确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发挥产业合作的力量

  从IPv4过渡到IPv6,尽管困难重重,但却同时也为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挑战面前,单个企业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整个产业都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另一方面,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整个产业的实力也将得到增强,甚至有望打造出世界领先的竞争力。

  IPv6的成功商用,并不是单靠一家企业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依靠整个IPv6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齐头并进,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合力推动。由于IPv6将构建起一个规模巨大、设备种类繁杂、业务平台众多的网络,因而无论是过渡技术和标准的成熟与完善,还是业务和应用的成功迁移,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应用提供商等各个环节的协同与配合。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