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集成应用 > 教学应用
国内高中阶段首次试用“电子书包”教学
http://www.edu.cn   2011-11-28 作者:东南商报 毛信意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瓶颈>>>

  网络平台和教学软件都没有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必然有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那么,如果现阶段要在宁波进一步的推广实施,会遇到什么样的瓶颈问题呢?

  据宁波三中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个“电子书包教室”的投入需要30万~40万元,目前,宁波三中的“电子书包”仅限于这个“电子书包教室”。而由于尚未与电信营运商合作,因此,学生家里找不到“电子书包”的网络平台,无法正常使用。

  除了资金和设备的制约外,最大的一个制约还在于缺乏配套的教学软件。由于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高中利用“电子书包”上课,因此,没有相关的经验可学。要利用“电子书包”上课的教师,必须自己制作适合“电子书包”教学的课件,而制作适合“电子书包”教学的课件,与现阶段制作PPT课件相比,难度要大得多。因此,从事研究“电子书包”的何积丰院士,昨日在宁波三中观摩现场作点评时表示,目前,试用“电子书包”过程中,教师反对的声音最多。因此,要想把这一工作做好,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最为关键。

  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电子书包”的学习模式是个全新探索,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应配套的电子教材出版,发展和推广“电子书包”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外部的硬件条件还不成熟,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素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关新闻>>>

  宁波19所中小学

  参与长三角千所学校网络结对

  昨日上午,宁波三中、宁波惠贞书院、鄞州区实验小学、江东实验小学等宁波市15所学校,在宁波举行的长三角千所学校网络结对活动中,分别与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各一所学校,结成网络对子学校。至此,宁波市共有19所学校,加入了长三角学校网络结对活动。

  据了解,长三角学校网络结对活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浙江、江苏和上海两省一市启动。为实现三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跨地区战略性协作,实现长三角教育的联动发展,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和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江苏省电化教育馆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中国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共同开发、优秀教学课例合作编制、数字化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共享、千所学校网络结对等四个任务。首批试点学校两省一市各10所,其中宁波4所。这次两省一市中各有100所中小学,累计300所,其中宁波市15所。

  这些结对的学校在具体运行中,都将自己的资源共享到网站平台,共同开展网络教研、互动评课、远程课堂教学等线上交流活动,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另悉,宁波市自2005年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来,通过创新理念,强化规划,加大投入,开展应用,形成机制,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