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资  讯
新媒体改变校园生活与学习 指尖上的大学生存
http://www.edu.cn   2014-02-17 中国青年报 作者: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校园服务新招频现

  “不好好学习,一辈子单身”、“请不要放弃治疗,好好学习你还有救”……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团队冰岩作坊软件“我要当学霸”的监督信息。

  当用户打开软件,设定了学习时间后,只要在时间内玩手机,软件就会自动将监督信息发送到学生的各个社交平台上。“其实就是防止同学们在学习时玩手机,有一个督促作用。”团队负责人周聪说。

  手机改变大学,不仅因为个性化的校园服务,各类“新招式”也丰富了校园生活。

  “室友拍卖”是江西师范大学“青信青梅”推出的交友服务。同学可以将室友的照片及简介发布于客户端,其他同学就可以进行拍卖来获得联系方式,而拍卖的费用则作为两个同学的约会基金。

  “去年光棍节,我室友就通过这个栏目‘拍卖’到了女朋友。我们的服务都是围绕大学生最新的需求开展的。”负责人曾嘉琪说。

  “起床大战”和“熄灯后”是北京邮电大学受学生用户欢迎的互动服务。负责人刘佳卉介绍,“起床大战”是为了督促同学早起学习。参与活动的同学早起后在客户端“打卡”积分,每周统计后会给积分榜前三名同学送礼品,“一般每天有十几二十人参加,现在栏目下有350多条内容。”

  而“熄灯后”的每晚夜聊是让同学们在寝室熄灯后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兴趣分享的话题夜聊,“帮室友曝照、滚蛋吧考试君、ta最有魅力的时候、我的遗言有三句、如何约异性吃饭等都是曾经热聊的话题。”

  目前覆盖120所高校,拥有近30万名用户的青梅客户端自从2012年8月推出以来,各校负责的团队学生也不断创新开展了受欢迎的咨询服务,比如“报道第一天”,为新生们在客户端上留下第一次踏入校园的瞬间;“出卖朋友”,在客户端上曝光好朋友的傻帽儿照片;“找床友”,男女生根据互动、需求配对为“床友”提供早起叫醒服务;“鬼才知道”,学生可以向校园里任何人类和非人类提出问题或答疑解惑……

  师生课堂随时随地

  “人人网直播批卷记录!”今年1月4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刘津老师开始通过人人网手机客户端进行了“连续8天,近160份期末采访作业”的批卷直播,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呈现了同学常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采访中的故事细节。

  刘津老师说,在这些新平台上,老师不仅能呈现自己的思考、关注的文章,还能比较充分地呈现日常生活和完整的个性,这种交流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思想上的互通和个性上的影响更加充分。

  学生易晶晶常常会关注刘津老师在朋友圈、微信群等推送的优秀新闻报道,“刘老师不仅公开在人人网上讲评,还把我的问题单独用微信发给我。很多同学也经常和老师在微信里交流,老师很有耐心。”

  微信的介入让刘津老师明显感到“学校课堂已经扩展到随时随地的教学”。“我今年的体会就是每天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文章共享在微信里,相当多的同学会跟着我的阅读来阅读,随时随地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这一级的同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新闻的理解和认识上了一个台阶,对新闻作品的文体感性认识增加,对专业的感觉远远超过前几级的水平。”

  “传统中大学老师都是上完课拍屁股走人,现在课下的互动很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刘思维说,“现在刘老师虽然不教我们课程,但还是会给我们推送很多好的文章,看到好的东西也会跟她交流,她的观点都很犀利。”

  “课堂不再拘泥于教室,老师不再不苟言笑。学生从死啃书本中解放出来,更早地介入和关注现实。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不再仅仅是大学4年而更可能延续一生。”

  但对于大学生学习生活通过手机终端介入后发生的改变,刘津老师提醒,无论是老师和学生都需要练就从这些移动社交工具中及时抽离和有节制使用的本领,否则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能力将被掏空,大脑沦为他人思想跑马和控制的领地。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