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资  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务公开“着陆”新媒体
http://www.edu.cn   2013-10-21 中国教育报 作者:陈博 彭丽 程墨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谣言止于信息公开 准确传递信息

  “在社会媒体信息笼罩的高校,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把信息准确传递出去,传言就会甚嚣尘上,极容易误导师生和社会舆论。”殷修林说。

  新学期开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小戴就注意到微信上的小伙伴们转发官方账号的信息越来越频繁。最新的信息是,学校保卫部开始集中治理校园停车乱象。人人网、微博、微信上都在转。信息源来自学校主页新闻,而官方微博和微信是社交媒体第一推手。

  同样,该校图书馆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的另一条消息也让师生们感到很“带劲”:学校无线网络与图书馆原有系统实现了兼容。学生们终于可以在图书馆通过手机实现无障碍信息查询了。

  在湖北高校,吕忠梅教授非常有名。不仅因为她是著名环境法学家、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更因为她是微博上的广为人知的“吕妈妈”。开水房坏了、食堂的菜贵了、寝室遇小偷了……湖北经济学院的学子只要有事,就“@”吕院长,而吕忠梅也都一一及时作出回应,很多工作,她直接在微博上“@”给相关部门或同事,并督办到底。在她的带动下,湖北经济学院教务处等部门和单位相继开通新浪官方微博,

  2013年5月29日发生的一件事更让“吕妈妈”的微博广受好评。当天,湖北经济学院校内发现一名溺水者。吕忠梅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第一时间发布事情“真相”,并呼吁“娃子们”此刻心连心,手挽手,共同去面对生命的不幸。而此前,已有多名学生在微博上发布这一消息,传言不胫而走,各种猜测弥漫校园。“吕妈妈”的权威声音一出,这些传言立即销声匿迹。吕忠梅第一时间公开信息的做法,获得广泛认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胡德才说,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校领导能够主动利用新媒体迅速发出权威负责的声音,以免不准确消息爆炸式传播,有利于事件顺利解决,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值得肯定和提倡。

  主动出击挺进新媒体 实现校务公开

  “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传统网络媒体最大的区别是移动性和互动性强。”胡德才说。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都挺进新媒体,组织各部门、学生社团成建制、方阵开通人人网、微博、微信认证账号,拓宽意见渠道,打通师生信息通道,极大地完善了学校教学管理、服务保障工作,深受师生欢迎。

  微信上搜索“清华大学”公众号,冒出来以“清华大学”打头的校内各单位、各社团账号源源不断,数不胜数,随便点开其中一两个,推送的信息五花八门。

  高校应该、能够通过新媒体干什么?这是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高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说:“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出击,在新媒体信息洪流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师生就很容易迷失其中。除了和学生互动之外,高校应该而且能够借助社交媒体实现校务最大限度公开,以此最大限度凝聚师生的信息注意力”。他本人在校庆之前也开通了认证微博,与学生交流。

  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师生员工都向校党委书记张中华、校长吴汉东等校领导反映,基层教职工、普通学生对学校的信息掌握不充分,对学校许多重大决策的参与程度低,迫切希望能够提高知情权、扩大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权利。

  面对师生员工的这些要求,吴汉东说:“这正反映出他们在主动选择所需要的信息,既正当、合理,也是我们能够以此聚集人心的。每一所大学都是师生员工生命共同体、共同生命体,理应有权利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当中来。”

  张中华介绍,在过去10多年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利用网络新技术,通过数字化办公系统等手段在校务公开方面做出一些新尝试,向教职员工公开了包括校务会记录在内的大量信息。校团委指导下的研代会、学代会成立专门委员会,通过新媒体大量收集学生意见,向学校各职能部门进行校园“问政”,取得一些成绩和突破。他说:“限于观念和条件,师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权利实现得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发挥社交媒体精确传播和发散传播的特性,主动向师生和社会尽可能公开学校事务,既满足大家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需要,也为师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渠道。同时,也能为大学争取来自社会上的更多支持和理解。”(通讯员 陈博 彭丽 本报记者 程墨)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