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发展处邀请U21联盟高校和亚洲相关高校的战略规划和数据分析部门负责人,就数据相关工作展开了有意义的平等对话,分享了彼此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经验和见解。
参与交流的境外高校部门包括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院校研究与分析办公室,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院校规划、评估和监测办公室,新加坡国立大学首席数据官办公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首席数据官办公室,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数据治理办公室,香港大学管理信息办公室,香港科技大学院校数据和研究办公室。境内高校部门除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发展处,还包括复旦大学发展规划处,宁波诺丁汉大学战略发展部,以及在院校研究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探索的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会上,若干高校展示了相关部门在系统收集、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和数据,为院校决策提供支持方面的实践案例,与会人员深入交流了工作细节。所有与会高校都已全面启动校内数据治理的统整,并基本形成了数据治理的框架。现阶段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推进高校内部数据治理规范化和数据民主化、深化数据赋能高校内部治理提高办学水平、拓展数据分析职能服务高校战略布局三大方面。
推进高校内部数据治理规范化和数据民主化
图1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数据战略文本
奥克兰大学案例的重点是数据使用的规范化。学校于2022年启动了首个数据战略,旨在提高全校对数据资产的认识、加强数据的成熟度和管理,推进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数据化和信息化。学校强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数据使用者在遵守道德、隐私和透明度原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价值。数据战略考虑和涵盖了学校的所有数据,根据不同的需求,为管理者和使用者、背景管理和使用数据提供指导,重视培养以数据为导向的决策文化,推进全校师生使用分析工具挖掘数据价值。
新加坡国立大学案例的重点是数据的可及性。学校认为,只有让数据易于访问才能帮助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但数据管理实践强调规避风险,数据的可访问性往往受到阻碍。为此,学校发展了可信第三方等协议和工具,对数据进行去敏感化和匿名化处理的同时,仍有助于使用者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力,从而实现数据更易于访问的目标,并降低违反数据保护规定的风险。为了实现数据可访问性与数据保护之间的平衡,学校制定了六条数据治理原则:通过数据管理和使用实现责任共担,通过数据分类确保保密性,通过数据收集和存储实现单一真实来源,通过数据共享和披露实现按需知晓,通过数据保留和处置实现按需留存,通过数据保护确保安全性。
深化数据赋能高校内部治理 提高办学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案例的重点是数据赋能校院两级治理。学校从2009年开始建设校内数据共享库系统,作为所有校园业务系统的中心枢纽,目前已通过集成的院系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校院两级数据和应用的整合以及校内外数据和应用的融合。为了引导院系管理层利用数据提升院系治理能力,实施了院系发展性评估,对选定的学院开展数据驱动的院校研究示范。首先,围绕学院在学科、师资、科研、人才培养等核心工作上的水平和表现,系统地收集校内和校外数据,开展定量分析。然后开展大量深度访谈,系统地收集院内各个层面关于学院发展问题的意见共识,采用人类智能+人工智能的方法对海量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高了效率。
麦克马斯特大学案例的重点是更有成效的数据治理。北美高校内部设置的院校研究办公室历史悠久,并已形成行业。近年来,学校在提高学生成功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绩效等方面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获取最新的各类丰富数据并开展分析也越来越重要。为此,学校建立了以可衡量的结果为导向、强有力的数据和分析战略,更高效地完成了并行的数据分析任务,助力学校业务目标的达成。其中,正确评估学校数据战略的实时状态很重要。
约翰内斯堡大学案例的重点是数据分析驱动大学决策,实现大学转型。学校利用战略规划、绩效管理和问责报告等工具,有意识地推进社会服务、知识创造、创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等使命,短短数年就摆脱了功利性职业教育的根基,实现了大学转型。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致力于帮助学生(大多数出身贫寒)抓住机遇、更好地发展,在学术研究上已成为南非最大的研究机构,重点关注社会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学校持续利用数据监测跟踪战略完成情况,并为未来十年的愿景提供依据。
拓展数据分析职能 服务高校战略布局
中国相关高校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治理上的探索并不逊色于先发地区的高校,但是相对而言,院校研究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不高,学校决策对数据分析的需求重点也与境外高校有所不同。
宁波诺丁汉大学案例的重点是数据分析与战略管理职能的绑定。作为一所年轻的中外合作大学,在发展战略上需要兼顾其所置身的全球多校区网络和其所扎根的本土需求。2016年,学校成立了战略发展部,专门负责利用数据和信息为学校战略、规划、项目、绩效管理、标杆比较和排名决策等方面的实践提供支持。近年来,促进全校建立和使用单一真相来源的平台和工具,在学校不同部门之间建立数据伙伴关系,不断提升在治理体系中的决策影响力和文化引领力。
中国研究型大学正在快速向创新型大学转型。由于重大社会挑战推动着以使命为导向的创新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相关高校越来越重视追踪战略科技领域的有组织科研活动。两所中国高校的有关职能部门正在拓展自身、科研布局和科研分析上的角色和能力:复旦大学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4S),发挥学科建设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优势,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提升AI4S人才培养质量;上海交通大学积极探索高校有组织科研如何在全球化、跨学科领域的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研究创新体系实施层不同主体之间的要素流动和协调机制,为促进大学有组织科研提供实证分析和行动策略。良好的数据和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对于推动实现机构抱负至关重要,对于这些职能部门,用于推进变革目标的工具已经从绩效文化、管理运行评估拓展到前瞻性研究,具备了智库的部分功能。
总的来看,国内外许多大学都建立了数据分析和战略管理的职能部门。但由于大学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植根于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从事院校研究、数据分析和战略管理的职能部门需要面对多样的、个性化的和复杂的需求,在规模、结构和任务焦点上存在广泛差别。同时,依然存在将全球同行凝聚在一起的共同点:这些职能部门都通过收集、组织和研究可用数据来支持大学决策,以维护大学的终极价值和公共使命,并促进以学术为中心的卓越大学建设。全球高等教育的前途和各地区大学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未来,作为大学决策的重要支持和推动力量,相关实践机构在相关前沿议题上持续开展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5年2-3月合刊
作者:张蕾(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发展处)
责编: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