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 1961年4月1日,从苏联回国不久的王淦昌精神抖擞地来到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二机械工业部办公大楼,副部长刘杰向他转达了党中央的决定,请他参加领导研制原子弹……>>详细 王淦昌:清华大学 我的摇篮 多少年来,人们公认清华大学是工程师的摇篮,这是当之无愧的,它培养了无数的国家栋梁,在国际上多少学者名人也曾在清华摇篮里哺育成长。我上面记叙的这些往事……>>详细 坚持工作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上 王大珩说:“把我称作中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或‘奠基人之一’,我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说我是‘中国光学之父’,那我的老师严济慈、叶企孙,你们怎么称呼他们?……>>详细 |
![]() |
服务国家 教育之本 赵九章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核心,是教育要为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服务。早在抗战时期,他领导培训了大批空军气象人员;新中国成立后,赵九章深感气象事业……>>详细 重视高端 激励创新 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82年2月2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7811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赵九章星”。……>>详细 “赵九章星”正式命名 赵九章先生十分重视理论和实际结合、学习和研究结合。1958年,刘振兴正在研究近地层大气湍流,赵先生就让他参加中科院组织的西北固沙队,去实地了解沙的运动情况……>>详细 |
![]() |
潇洒风流总出尘——记彭桓武 彭桓武——这个名字是和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他的名字前面有许多著名的头衔,但一直以来,他却把自己隐藏……>>详细 彭桓武:“培养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 “科学家最高的追求也无非就是工作,”彭桓武说,他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坚持有什么了不起,仿佛一切都天经地义。“汉斯贝塔94岁还在发表论文,我要向他看齐。” ……>>详细 回国不需要理由 1947年底,在英国留学9年的彭桓武回到祖国,励精图治,成为新中国核事业的奠基者。多年以后,当有人问起,当年他已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地位,为何要选择回国时……>>详细 |
![]() |
改名“三强”,萌生实业救国 1913年10月16日,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世家。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之一。钱氏家族在江浙一带……>>详细 留学法国,心忧祖国核事业 1936年,钱三强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在恩师吴有训的推荐下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助理。1937年7月,中日爆发战争。同年,钱三强通过中法教育基金会考试……>>详细 从牛到爱,结缘清华物理 1932年,19岁的钱三强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就此,他与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对于转学这件事,父亲钱玄同并未阻拦,而是写了“从牛到爱”四个字赠予三强……>>详细 |
![]() |
“向我学习,我不敢当” “我不敢当”——这是钱老最常说的一句话。可以说,没有钱学森,就没有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他既是开拓者,也是奠基人。然而,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成就有多么大……>>详细 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 钱学森从1934年被清华大学选派为留美学生前后, 与清华大学校方联系的若干亲笔信件, 以及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 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详细 钱学森回国的艰难历程 1955年初秋的一天,侨居美国的著名工程物理学家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两个孩子从旧金山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回中国。抵达香港后,他们受到来自祖国的科学家……>>详细 |
著名无线电电子专家陈芳允
“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陈芳允
有人说:要记住陈芳允,只需记住他的两个特点就行:一是自己给自己理发,二是自己给自己缝补衣服。陈芳允的头发长了,从来不去理发店。他说,去理发店太费时间,不是理发师傅等你,就是你等理发师傅,有时一等就是半个小时……[详细]
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郭永怀
郭永怀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和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第二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郭永怀去世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悲痛地说:“中华民族失去了一个天才的儿子。”……[详细]
屠守锷:国家事业重于一切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著名的航空航天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屠守锷,1936年考上清华大学,1937年日本人就侵略中国。清华先是迁移到长沙,后来再转移到昆明,我们就跟着学校跑,1940年我在昆明毕业。在此期间,我感觉清华学风是特别能吃苦。……[详细]
我国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杨嘉墀
杨嘉墀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参与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是中国科学院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领导和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是空间技术分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详细]
著名空间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
王希季院士是我国空间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主要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航天型号的研制工作。曾主持我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取样火箭的研制工作。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详细]
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邓稼先
为了祖国的强盛和科技发展,邓稼先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研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直到他逝世后才逐渐显露。人们将永远怀念这位我国核武器研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详细]
朱光亚:我这辈子做的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2004年,朱光亚80岁。为表彰他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 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他平实地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
……[详细]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