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百年清华血脉的体育精神当清华还是留美预备学校时,重视体育基于一个朴素要求:那些注定要留洋的年轻人应该有个强健的体魄。那个时代,中国人还被称为东亚病夫……>>详情 |
1957年11月29日,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面对已经76岁高龄但却依然面红身健的马约翰时表示:“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1964年1月,在庆祝马老服务清华五十年的大会上,蒋南翔又一次表示:“把身体锻炼好,以便像马约翰先生看齐,同马约翰先生竞争,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溯源: 《蒋南翔讲话: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祝马约翰先生在清华服务五十年》 |
![]() |
马约翰:被称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终生坚持体育锻炼,身体非常健康,年逾80,鹤发童颜,仍生气勃勃地工作,被誉为“提倡体育运动的活榜样”;他毕生在一个岗位上孜孜不倦 ……>>详细 为体育“混”掉教授 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当时的校长罗家伦认为,体育是哄孩子的事,不必设教授,于是免掉了马约翰的教授职务,他的职务成了“训练员”……>>详细 马约翰的遗产——马约翰杯 清华大学内以“马约翰”命名的体育比赛大大小小有42个项目,从百米跳远到健美操,踢毽子等等。有清华学生自豪地讲:“我们的‘马约翰杯’比奥运会的项目还多。”……>>详细 |
![]() |
孙葆杰:因为我是清华教师 面对BTV主持人关于出淤泥而不染的提问,孙葆洁提到了感恩一词,“首先我是一名教师,因为清华大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详细 住着50平小两居 在大师云集的校园内大气都不敢出 孙葆洁在这里已住了9年,为了多放东西,卧室客厅摆满了盛杂物的收纳箱,地上堆放着孩子的玩具和几大包方便面。……>>详细 正义金哨:首位获得正义人物大奖的体育界人士 在“2010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中,孙葆洁作为体育界唯一代表获奖。自17岁走上足球裁判员道路,28年如一日,他践行着足球场上“黑衣法官”对公平、公正……>>详细 |
![]() |
清华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用一辈子来挖掘 胡凯沉思片刻,说:“清华给我的感觉特别踏实。清华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那是需要我们用一辈子来挖掘的东西。我觉得是自己有幸来到清华……>>详细 两度创造中国男子短跑历史 奥运男子4×100米接力预赛在“鸟巢”激烈上演。中国队以39秒13的成绩获得小组第四,顺利杀进了决赛,并创造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详细 荣耀过后——“眼镜飞人”的博士前程 为什么要读博士?胡凯的回答很坦率:“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我的很多精力都放在训练上,学习时间相对不够,深思熟虑后,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继续深造……>>详细 |
目前,清华体育代表队是全国高校中最大最完整的学校体育代表队,包括跳水、射击、田径、赛艇、篮球、游泳、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棒球、垒球、网球、羽毛球、围棋、中国象棋……>>详细 |
![]() |
![]() |
![]() |
![]() |
|||
射击队 | 田径队 | 赛艇队 | 篮球队 |
清华在众人眼中可谓自古便牛人辈出,朱自清、闻一多、梁思成、邓稼先、钱三强……各种大师级牛人简直数不胜数。而今的清华学子更皆是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精英翘楚,这些不能简单用聪明描述的清华精英在新时代的各色生活中又迸发出怎样的精彩人生?给我们怎样的感染? 赶紧来这里晒一晒,你所知道的清华各色牛人,哪怕雷人,还犹豫什么呢?……>>点击参与 |
![]() |
![]() |
![]() |
![]() |
![]() |
游泳不及格-梁实秋险些不准出国
据说当年著名学者兼作家梁实秋1923年从清华毕业时,因为游泳这关没通过,需在一个月后补考。在这一个月时间里,他天天练习,最后“补考”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游完了规定全程,才获得了主持补考的马约翰的首肯:“好啦,算你及格了。”
……[详细]
体育学分不够没学位
清华大学体育课程贯穿本科1到4年级,如果学生体育学分不够将不能获得学士学位。
每年清华都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其中有1%的学生因身体原因,需要学校安排体疗康复和运动处方指导的特殊锻炼模式。“目前已经测试了8万人次,共获……[详细]
“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
周诒春是“强迫运动”的发起者,即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4时到5时,图书馆、宿舍、教室一律关门,全校每一个学生必须穿短衣到操场锻炼。
1916年,周诒春谋划并动工兴建清华“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和体育馆。旅美数学家陈省身曾回忆:“学生中有一个说法: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
……[详细]
梁思成原来是跳高健将
梁思成常笑着对后辈说:“别看我现在又驼又瘸,当年可是马约翰先生的好学生,有名的足球健将,在全校运动会上得过跳高第一名,单双杠和爬绳的技巧也是呱呱叫的……好了,好了,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过说真的,我非常感谢马约翰。想当年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搞野外调查。在学校中单双杠和爬绳的训练,使我后来在测绘古建筑时,爬梁上柱攀登自如。”
……[详细]
我要留言
Copyright(c)
1994-2011 CERNIC,CERNET
京ICP备020072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