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资  讯
慕课是否是教育革命?
http://www.edu.cn   2014-09-24 作者:大众日报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不应景地说,即使数字技术在存储信息方面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也拯救不了逃避记忆背诵的学习者。不用说背诵是人文学习的基础,是通向立体深刻地理解、构建体系、综合应用、养成语感与品位的捷径,高超的数学能力也与数字记忆力大有关系。背诵、记忆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知识才能直接参与到独立判断力、灵活运用、有魅力的表达。那些要用时通过检索才得到的知识只能成为注脚而不是正文。

  再从施教者的角度来看。慕课等新一代在线教育主张低门槛、普及化地提供高质量教育,具有很强的民主、平等色彩,但其背面却是教育史上空前的集权、赢者通吃的格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特质将使校园里那些明星教师的影响力指数级飙升,而开同类课程、吸引力稍弱的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将保不住他们的学生。以点击量推送、排序的网络规则还将进一步加剧两者的差别。

  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的“正义”(Justice)课是一个典型案例。这门课首先成了哈佛大学注册人数最多的课程,2009年哈佛大学启动的课程公开化项目时首推了该课,从此一举赢得了世界范围内不计其数学生的青睐。国内顶尖的法学院还曾尝试引入此视频课,于是教师竟成了助教。正义课的视频拥有魅力四射的片头、多机位的切换、流畅的剪辑、娴熟的镜头语言使明星教师的风采更加凸显。仅有明星教师远远不够,一部成功的在线教育视频需要非常专业的团队与教师深度协作,需要打磨好几轮,也就是花上几年,成本不亚于拍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在线教育的游戏规则如此,我们前一阵子在许多大学课堂架一个摄像机,一学期集出上百部“精品课程”也耗资不菲,但多数成不了有竞争力的在线课程。

  大学不计名利、回报地做一些视频课程开放给全社会是值得的,对缺乏教育资源的地方,对真正的好学者都是福音。这是大学贡献给全社会的持久的正能量。若要以此追求巨大的声誉、影响力或商业价值,很可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不可得。毕竟目前网络上已有大量免费视频课,要脱颖而出,课程内容定位得符合传播规律,教师的才华、风格与积极合作程度,制作团队的水准都要达到一流。没有优秀的传统教学的那个“1”,在线教育技术的“0”再多也无济于事。对实体大学而言,实体课堂教学是应该大力度、均衡、稳定投入的主业,踏踏实实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再通过网络放大也不迟。

  不要误以为教学是个技术活儿,需要的只是口才和技巧,而不需教师发自内心的热忱。学生如果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对他的,而不是任何人的关切与期待,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干劲的激发正是教育发生的神圣时刻。有许多学生出于对特定老师的喜爱、信赖,产生了追随学问、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的愿望。要是隔着屏幕,即使实现了实时的网上互动,教师面对的只是账号,而不认识作为一个人的学生,相互激发的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寄望于通过慕课改善师生互动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就好像期待函授比课堂教学更有前途——显然找错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有优秀的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互动,有思想的激荡,有经过遴选的同学,有美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积淀……在线教育有各种各样的美好承诺,但可能还远远承载不了这个图景的丰富性。一切才刚开始,不妨持谨慎的支持态度。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