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自新:男,1941年出生于天津市,1967年南开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南开大学数学教授,1995年起任南开大学校长,现任南开大学党委委员、常委、校长。
侯自新教授曾任南开大学南开数学所所长助理、数学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现兼任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院校数学研究与高等人才培养中心主任、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他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天津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侯自新教授多年从事李群、李代数及齐性空间微分几何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如:明确给出了实半单李代数的Weyl群的结构,完满地解决了这个长期未能解决的课题;对半单齐性流形上凯勒结构及仿凯勒结构问题的研究也做出重要贡献。已在《中国科学》、《Journal of Algebra》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被美国及德国的“数学评论”聘为评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李群及其表示理论”的项目负责人,也是国内这一学科方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已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二十余人。
侯自新教授于1990年、1998年先后获得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天津市中青年授衔专家称号,2000年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记者:候校长您好!我们都知道,南开大学成立迄今已经80多年了,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南开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呢?南开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侯校长您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侯校长: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是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这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南开光荣历史。现在的南开大学已经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的国内一流高等学府。
在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南开人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实现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迫切要求。为此,南开大学早在1994年10月就开始自筹资金进行校园计算机网络(NKNET)的建设。1995年5月,部分主干网开通并与CERNET和INTERNET互联,同年7月正式投入试运行,并开始接纳个人用户上网。为使校园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97年8月作为学校投资最多、最先启动的“211工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并立即投入建设。到2000年,一个高质量的网络平台基本完成。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刚才谈到的 “网络平台”的具体情况吗?
候校长:好的。南开大学校园网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主干光缆采用32芯多模、单模混合光缆,总长度4.2千米。同时,由二级结点分别用8芯或24芯光缆同校内各个单位相连,铺(架)设分支光缆总长20千米, 覆盖了整个校园,共连接校内100多幢建筑物。布信息点12000个。光缆铺设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设计施工, 质保期为二十年。
校园网采用美国思科公司和国产华为公司的网络设备,目前共有11个二级结点,主干网速率为1G bps,其中部分主干线路的速率为2.5G bps。二级以下结点采用1000M(或100M)交换技术。网管中心采用SUN NET MANAGER作为网管平台,在此平台上运行CISCO WORKS,使网管中心能在本地方便直观地对全校范围的网络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
现在南开大学的校园网已由教学区、学生宿舍区延伸到家属宿舍区,截止到目前办公用户2382个,学生用户2393个,家属区用户698个,总计用户为5473个。月平均国际流量高达550GB。
为实现南开大学主校区与位于天津开发区泰达学院的网络互连和远程教育(两校区相距50多公里),我们还在主校区和泰达学院之间建立了宽带IP网,采用了波分复用系统和CISCO高端骨干路由器,最高带宽可达2.5Gbps′8,现在已经开通的带宽为2.5Gbps′2,使视频、音频、数据三网合一。
这样目前南开教育网络建设的硬件部分就基本完成了。
记者:那南开在自身教育信息化建设当中,是如何针对自身特点,来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条件的呢?
侯校长:校园网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应用资源和全部Internet服务。目前在我们南开的校园网上运行着学校办公、教学教务、科研、图书馆集成管理、财务信息等十几个管理系统,同时网上还运行着国际和平与文化网站、新华社专供数据库、APEC研究中心、中国史学网、觉悟网站、南开在线、我爱南开BBS等几十个颇具特色的网站。学校在图书馆建设了配有200台联网微机的电子阅览室。学校集中管理30个多媒体教室,均配备有联网的微机、视频展示台、录象机、多媒体投影机和音响设备等,可供教师使用网络及各种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记者:您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校园网应用的具体情况吗?
候校长:目前我校网上已有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除本校自建的八大信息资源外,还有47种全文和文摘数据库及电子图书馆在网上供师生使用,特别是囊括9大学科的6000种期刊全文数据库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在教学方面,许多教师每天从网上下载最新信息资料并溶入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及时充实更新,反映出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直接用于教学而上网进行检索、查询的教师人数已达1300人左右;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课外辅导,提交作业,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方便条件对课堂内容加以补充。
在科研方面,许多教师利用网上资源来审核和确定科研课题的查新和立项;查阅研究领域的世界最新成果,交流科研成果应用情况,了解研究领域的新动态、新成果、新方向,有力的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网络已成为从事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
在学科建设方面,使用最新网上资源,了解本学科的新动态、新发展,便于纵观全局,抓住关键,减少盲目性和闭塞性。有没有完善的网络设施、有没有网址和域名以及网络的使用水平如何已成为评价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对外交往方面,网络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大大增加了交流机会,也是今后吸引外籍教师来校讲学和从事科研的基础条件。学校外事处已在网络使用方面走在前头。我校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主要都是靠网络进行会务联系、安排的。
利用校园网实现了招生管理网络化,已连续多年网上招生工作得到圆满成功。同时毕业生使用“南开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同用人单位实行网上求职、网上供需见面已多年,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校园网为学校全面实现信息化,建设“网上南开”提供了物质基础。依照“南开大学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规划,已初步建成了以南开大学主页系统为核心的四大信息应用系统和八类信息源。它们包括:教学、科研、图书资料、管理、教务、对外合作交流、校产和校园公共信息等。我们计划在“十五期间”将主干网升级为万兆网,同时对教学、科研、管理等主要部门做到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并将网络的拓扑结构改造为星型和环型混合结构,使网络运行做到稳定、可靠、快速,以适应学校发展对网络的需求。
记者:刚才侯校长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南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历程。如果要您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开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体会,您会说什么呢?
候校长:我想我们会说:校园信息网络的建成对大学师生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甚至生活都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种社会效益所产生的潜在经济效益无法估量,校园网将成为学校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障。
记者:好,非常感谢侯校长接受我们的访问。也希望南开能够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一如既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高等学府。
候校长:谢谢!也希望《中国教育网络》能够越办越好,为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域发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