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推荐
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关... 01-04 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 12-24
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11-24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迈... 11-15
数字出版业(漫画)。人民图片
4月13日,山东博兴县第二中学微机教室,中学生正在使用“电子图书馆”阅读图书。陈彬摄 2011年1月2日,一篇名为《2050年学术图书馆遗体解剖》的专题报告在美国一家报纸上刊发,该报告的作者是艾尔弗莱特大学的培训指导馆员Brian T.Sullivan。 文章写道,“学术图书馆将会死亡。尽管这样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但针对当前出现的严峻问题,鲁莽地拒绝将导致学术图书馆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并最终走向死亡。可以预见,学术图书馆将会独自死亡,且其作为高校心脏的作用也将会被世界所遗忘。”文章刊发后,引发业界轩然大波。 无论这场喧嚣以谁的胜利告终,随着信息媒介的发展、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图书馆已同传统功能渐行渐远的事实都无法改变。 既要“守望”传统,又需拓展服务理念,“遭遇”功能嬗变,呼唤功能转型,大学图书馆,正在路上。 一场有关图书馆命运的争论 先来看看《2050年学术图书馆遗体解剖》“宣判”图书馆行将“死亡”的种种理由: “首先,世界上几乎每本图书都拥有了完全的数字化形式,这使得传统的物理馆藏变得没有必要。在线图书随时都可以浏览或者下载到便携式设备上,已有个别学生为获得无限存取的数字资源向重要的资源提供商直接支付费用。第二,图书馆培训功能丧失。为了在与新一代搜索引擎的竞争中获胜,数据库供应商们已经研发出界面友好、人性化的数据库检索工具。第三,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功能已经被不断完善的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工具所取代。” 最后,文章还用了犀利的结语:“如果馆员还自认为‘图书和图书馆总会存在’‘人们总是需要馆员为他们展示如何去使用信息’,那么学术图书馆的生命难以为继就可能成为事实。” 未来,真的有那么悲观吗?有评论指出,或许文章语气显得夸张,但是,文中反映出的对于图书馆,尤其是学术类的图书馆未来的生存境遇之担忧不无道理。 记者了解到,很多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都面临着借阅量下降、读者人流量下降的尴尬,在过去的10年里,英国图书馆的图书借阅量已经下降34%,仅去年一年就关闭40家图书馆。 与传统图书馆借阅功能的减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的“入侵”。记者了解到,有知名搜索引擎公司已经在开展“数字图书馆计划”,依靠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支持,计划用5年时间扫描5000万册图书,并上网免费供读者阅览。 对此,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Michael A.Keller评价:“多年来,图书馆一直在努力数字化图书,但限于技术和资金的双重原因,速度非常缓慢。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实施使数字化产品的输出从小作坊进入真正的工业化生产。”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