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 教育时评
一位全国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自评
2002-05-31    浙江师范大学 徐秀登

字体大小:

  比如:作为地壳组成物质的矿物:岩石、矿床各章,是《地质学基础》的基础,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上的“老大难”。因为要在短短个把月的时间内学会肉眼辨认一百几十种矿物和岩石,每种矿物识别特征十多项,初学的人,看上去都大同小异,很难掌握。我自己在学习时,上课听老师一种一种地讲,也很感枯燥无味;实习时一块一块地看,也很难识记。现在各校在教法上仍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大体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强调实践,理论课只讲总论,对介绍某种矿物的分论干脆不讲,直接上实习课,介绍“鉴定表”后就叫学生自己看。学生无从下手,只凭印象记忆,缺乏理论依据。另一种,承袭过去的老办法,先理论后实践。理论课,空对空一类类、一种种介绍矿物特征,实习课时再一块块看标本,学生听课打瞌睡,理论仍然脱离实际。我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他校的正反经验,本着传知识和教方法紧密结合、以方法带知识的指导思想,采取以下做法:

  1.整体环节上,遵循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采取看—议—讲—练—用的五段教学法

  看:让学生在预习课本的基础上,上课时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分小组观看本节课要讲的标本;议:分小组边看边议,寻求区分这些标本的方法;讲:一般小组派代表先讲,然后老师拿着实物标本有针对性地边问、边讲、边写(在预先画好的矿物特征表内填写);而后在评讲代表发言基础上,集思广益总结出本类矿物(或岩石)的辨认记忆法,编成记忆口诀;练:当天就安排室内实习课,按理论课总结出来的辨认记忆法,详细观看,对比辨认,理解记忆;用:矿物或岩石讲完后都有一次复习、讨论和辨认标本的测验;并进行一次野外实习,去检验、充实和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虚到实、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从中既掌握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学到了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2.矿物特征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理解记忆法

  每种矿物的识别特征包括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比重、电磁性等多达十几项,要一项项孤立地记很难记。如何揭示各特征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摆脱孤立死记的困境呢?我在讲第一大类矿物——自然元素类时,联系具体的矿物如自然金和铜、石墨和金刚石的鉴定特征,讲了现象反映本质、本质决定现象的道理。阐明了矿物的各种外表特征都是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外部表现,金和铜由于成分不同,石墨和金刚石因结构各异,造成诸多特征差别。因此要求大家从成分和结构两个方面去把握矿物的诸多鉴定特征。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记本质、推特征”的理解记忆法。就不难理解,容易记忆了。

  3.同类矿物采用异同对比法,找共性,抓个性,同中求异

  利用理解记忆法,虽简化了各矿物的特征记忆,但一大类矿物有几十种,大同小异如何区分?在教学第二大类(硫化物类矿物)时,按照事物的区分主要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和“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的道理,遵循个别——一般——个别认识规律,总结出矿物区分“四步曲”:分类别、描特征(分类列表描述各矿物特征);细对比、找共性(细对比各个矿物各项特征,找出该类矿物的共同特征);抓个性、究原因(抓出各矿物区别于其他矿物的个体特征,并从本质上寻求其个性根源);感、理统一记心间(把各矿物的个性,从实物和理论的统一上,加以记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矿物记忆五口诀:特征理解记、共性成批记、个性对比记、相关同时记(相互关联的特征,可举一反三,同时记)感、理统一记。这实际上是现象到本质、共性到个性、复杂到简单、感性到理性认识规律的具体运用。

  4.各类间,采用纵向对比,求同存异分辨方法

  随着学习的进展,矿物类别的不断增加,同学们自然发现,不仅同一类有相似的矿物,各类之间也有不少相似的;原在分类中是特殊的矿物,到各类更多矿物中又成一般的了。这就是个性和共性、特殊和一般是相对且可互相转化的哲理。我们就利用这个哲理学完全部六大类矿物以后,把各类的分表进行综合对比,把各分表中的特殊矿物抽出来综合到一个总表中,进行找共性抓个性的对比。这样一归纳,在60多种矿物600多项鉴定特征中,仅找出了十项左右与众不同的特征,将此十项特征作为矿物分辨依据,仿照化学分析法,总结出一套“矿物快速分辨法”。

  最后把六大类矿物画成一棵矿物树,列成一张矿物特征表(相当于图的说明书)六十多种矿物只要一张十六开纸的图表,就一目了然了。为了提高大家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入学习巩固矿物知识,我还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以拟人化的手法,把一些难区分的矿物特征编成顺口溜,并号召大家各显其能都来编,如:

  方铅、方铅,立方体,钢灰、明亮,重身体。它与闪锌是密友,铅出锌随永不离。

  * * *

  硅家透闪和硅灰,形貌相似双胞胎:

  纤细身材放射状,刀枪难入色白灰。(硬度同小刀)

  一见盐酸才露馅,一个喜笑一个呆。(硅灰石滴酸微起泡)

  原是异母非姊妹,硅灰生母是石灰。

  * * *

  黄铜、黄铁似兄弟,金黄浅黄多美丽,

  条痕色黑性皆脆,金光闪闪多威仪。

  刀子面前比高低,黄铜屈服铁无异,

  风化面上显原形,黄铁变褐铜变绿。

  * * *

  正长、斜长两姊妹,一红一白真秀美,

  一个穿叶裙,一个微斜褶,

  正姊爱石英,斜妹亲石辉,

  还是角闪人缘好,常与三人共聚会。

  5.讲岩石、矿床用新旧对比法,以旧引新,讲新复旧,异中求同

  讲新概念、新知识时,利用新旧对比法和前后联系法,寻求它们间的共性和内在联系,找出它们间的个性和区别,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的网络中,既便于掌握新知又利于复习巩固旧知。

  我在掌握矿物的基础上,讲岩石和矿床,就从矿物出发,以旧引新,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法。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和矿物之间的区别,仅是个体和集体的关系。我比喻若把分辨矿物当作解一元一次方程,则分辨岩石相当于解多元多次元程组。不同岩石的区分就是不同种类和比例的矿物组合的区分。这样教学,就把未知的岩石的新知识纳入到已知的矿物的旧知识中去,既便于学习掌握岩石又利于复习和巩固矿物。

  矿床是有用矿物的集体,可谓是特殊的岩石。两者都是同一地质作用下的产物,因此矿床的分类原则和许多基本特征都与岩石相同,所以教授矿床时,我就采取提问复习的方式叫学生把岩石的分类和各类特征在黑板上规则地列出表来,在学生代我承上复旧的基础上,老师再来启下引新,用类比法着重讲矿床与岩石的区别点:矿床的有用矿物,比普通岩石多,达到了开采要求,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道理。究其原因是因两者形成环境不同。打个比喻:岩石和矿床是双胞胎,仅由于生成环境和以后经历(成岩后地质作用不同),一个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一个成为无用之辈。

  这样,从学生已掌握的岩石出发,沿着量变到质变、物质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这座桥梁,自然地过渡到了矿床,并把两者联成为一个既有区别又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此基础上,去学习矿床的成因、分类、特征等庞杂内容,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了。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
· 关于大学校长的思索
· 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青年教师成长
· 新疆用互联网对教师进行新课改培训
· 厦门二期中小学教师继教工程启动
· “新生代”语文教师探究新课标
· “新生代”语文教师探究新课标
· 要善于把理念变成教师个人化的观念
· 教师调配如何做到“阳光操作”?
· 信息技术时代 教师必须具备四种素质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