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集成应用 > 教学应用 > 教学平台
北大教学网:教育信息化的“弄潮儿”
http://www.edu.cn   2010-08-13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作者:周斌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纲要》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

  为促进高校之间交流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挖掘高校中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学科教学的典型案例,“首届全国高校教学新思路研讨会”于6月24日和25日顺利在北京大学召开。

网络教学提升课程质量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 “首届全国高校教学新思路研讨会”上致辞并指出,目前本科教育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师对学生指导不够;其次是课程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最后是学生社会实践不够。

  那么如何加强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周其凤认为,除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传统教授,还可以通过“北大教学网”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网络教学提升课程的质量。

  “北大教学网”是在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领导下,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计算中心等部门于2008年9月开始向北大全体师生推出的一项新的免费教学改革与服务项目。而“教学新思路”教研项目是2009年1月在北京大学副校长林建华支持下,由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信息办、计算中心、工会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共同组织和实施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以“北大教学网”的应用为契机,推进学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改革,促进研究型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工作,是该项目的目标。

  “北大教学网”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该项目符合许多北大教师的教学改革需求,促进了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自2009年1月至今,已经开展三期,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改变教学思路

  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各行各业都被卷入其中,谁都想借这一“东风”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作为中国人才储备地的高等院校,理所当然的走在了探索信息化之路的前列。如今,网络教学的成功使用已成为衡量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国一流大学的北京大学,已经在教育信息化这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赵国栋介绍,北京大学从各院系挑选25名骨干教师,每位教师提供4000元经费支持,参加研讨与培训活动。开展为时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策略” 试点实验与教法研究。在学期末,参与教师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并向其他院系推广。

  从“教学新思路”教研项目实施到现在,该教研活动已经开展了3期,共培养了83名教师,在北大教学网开放课程70余门,发布教师教学改革论文70余篇,拍摄案例教师专题片4部等等。

  赵国栋表示,该项目成果丰硕,为了将项目成果展示出来,北京大学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包括培训、研讨、教师教改成果展示、视频课堂、网络课件大赛等。

  对于这次教改活动的成果,广大师生反映很强烈。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此次活动的满意度非常高,普遍认为教改活动对学生帮助很大。同时使用教学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变得更加频繁,尤其是下载课件,浏览课程内容等。学生每周登入“北大教学网”的次数也直线上升,充分验证了“教学新思路”项目的成果。

  北大“教学新思路”教改活动是对校园信息化、数字化的一次实践。赵国栋认为,这项活动不仅仅对北京大学自身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北大教学网”后续的发展,赵国栋透露,“北大教学网”正在进行以下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各院系课程的教学大纲上传、院系的课程网页制定、学术讲座跨校直播与共享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北京大学地空学院赵克常老师使用“北大教学网”的经验。选修赵老师课程的学生近1000人,在使用“北大教学网”之前,由于选课的学生过多,课后的辅导工作占用了赵老师不少休息时间。

  现在,通过“北大教学网”的辅助教学,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赵老师非常满意地说:“虽然课外需要进行网上教学答疑,但是比起此前学生一个个面对面的课外答疑,现在课外辅导时间仅仅是此前的十分之一,并且有不错的效果”。接着,赵老师兴奋的说,“北大教学网”是一张“虎皮”,如果你披上,还可以增加威信。

  被赵老师说得如此“神奇”的北大教学网,究竟应该如何定义?赵老师微笑说:“北大教学网是科学技术,是低碳,是智能机器人,是强有力的免费助教,是引领教改的先锋,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工具。”

  同样是北大校园网的使用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群艺老师在谈到网络教学的经验时表示,我国现在的本科教育还多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不可或缺的实现途径,教师面授是课程设计的一个要素,也同样是一个优势。如今,随着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增强,实现“教学网”与传统教学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刘老师以自己所教授的本科课程《世界经济史》为例,把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北大教学网”前后作了一个对比。

  在使用“教学网”之前,课程所需的对高中历史知识的补缺占据了教学的较多时间,而学生也由于这一教学环节形成了对教师的心理依赖,并以历史知识的生疏作为不深入思考课程内容的借口。灌输与接受成为教学的主旋律,并有形成恶性循环之势。课堂提问无人回答,课堂讨论稀稀落落,作业与平时考查的完成情况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使用“教学网”之后,刘老师利用网络平台设计了垂直学习、水平学习、自我学习和延伸学习四个层级,以教师作为垂直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完成水平学习与自我学习,并善于利用第三者资源进行延伸学习,以课堂教学为先导,网络教学为载体,实现建构知识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

  同时,刘老师非常赞赏的说,教学网提供了网上答疑和BBS功能,教师可以定时或不定时的跟踪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以适当的引导。讨论小组是提高学生水平学习层级的最佳途径,按照研究兴趣成立的小组足以满足学生从同伴中获得的认知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每次讨论都如同一次头脑风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可以获得超出预料的建构结果。在BBS匿名公开作业方面,使用同级测验,可以通过学生参考同伴的学习成果来完善自我学习的过程,开拓思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新思路”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门课程都得到了北京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员的精心帮助与周全建言,这些非硬件的人员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再加上老师的积极使用和学生的积极配合,让北大教学的发展走在了信息化浪潮的前列,也让“北大教学网”变成了教育信息化的“弄潮儿”。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0年8月刊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