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答记者问 |
日前,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9月3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研究制定该文件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记者:社会各界对师德建设工作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文件出台的背景。……[详细] 2.记者:师德建设复杂性、综合性很强,请问文件是如何形成的?……[详细] 3.记者:请谈一谈新时期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详细] 4.记者:《意见》中的长效机制包括哪几个方面?……[详细] 5.记者:《意见》出台后,如何确保有关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详细] 6.记者:《意见》所称中小学教师的范围是指哪些? ……[详细] |
中国于1993年颁布《教师法》,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2000年颁布《实施办法》,初步形成教师资格制度框架。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2011年教育部在浙江、湖北两省率先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 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2012年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等6省区市。改革试点的内容不仅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和考试大纲,同时还提出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需要统一纳入考试范围。此外,这一试点工作还打破了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 截止2012年底,共有约2500万人次取得教师资格。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现行教师资格制度存在教师资格学历标准偏低、教师资格认定缺乏严格把关机制等不适应的方面,全面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迫在眉睫。 教育部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四个省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至此,试点省份达到10个。2015年,力争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
![]() |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2015年全国推广:教育部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四个省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至此,试点省份达到10个。2015年,力争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详细] |
抬高门槛 |
由国家制订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标准和考试大纲,提高了教师职业准入的素质要求,改变了以往考试因标准不统一、成绩不互认而造成证书含金量不高的情况。改革前,各试点省考试通过率普遍较高,一般在70%以上;试点后,教师资格考试对标准的把握更加严格,总体通过率降至27%左右,提升了教师资格考试的社会声誉,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来源质量……[详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于2011年在浙江、湖北两省率先启动,2012年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等6省(区、市),改革的一大亮点是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详细] |
严格考核 |
改革前的考试仅考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改革后增设了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改革前知识性考题超过60%,改革后考查实践能力的题目超过60%。大量一线优秀教师参加命题工作,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多种特色题型,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择优选拔乐教、适教人员取得教师资格……[详细]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说,改革试点后,由国家统一制订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使教师资格考试对标准的把握更加严格。加强对在编在岗教师的定期考核和严格管理。将教师完成5年一周期360个培训学时作为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详细] |
一纸规范能否遏止师德滑坡? |
近年来一系列性侵学生、虐待幼童的热点事件折射出极少数教师道德沦丧,而社会反映最强烈的师德问题一是教师收礼,二是私下补课。“这些师德乱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老师利用手中掌握的教育资源进行寻租。”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张扬生说,比如,家长给老师请吃送礼,老师就能在学生评三好生、当班干部以及升学推优中给予照顾……[详细] |
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别让教师不堪重负 |
事实上,教师资格是否采取终身制的利弊,此前舆论已有过相关讨论,在此不必再去重复。既然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已属板上钉钉,有必要提前给出的善意提醒是,必要的考核与注册等,不能太过拘泥于形式主义,更不能过于简单粗暴,否则只会增加教师群体的负累。 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教师总数达到1044万。对数量庞大的教师群体实行定期注册制度,正面的效用自然是,能够改变一些职业倦怠的教师混日子的状态,促使他们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但不难想象,如果五年一个周期的定期注册设置欠妥、落实不当,势必会成为教师群体五年一轮耗神费力的折腾。对教师群体而言,这无疑是五年一次的噩梦 ……[详细] |
师德“红线”能否杜绝失德行为? |
性侵、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偿补课、推销课外辅导资料……近年来,频发于中小学校园的违反师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教师群体素质的强烈担忧。师德,一时间成为公众热议话题。 “这些行径今后都将被列入师德禁行行为‘红线’。”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一份名为《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正式出台。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将把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制定国家层面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详细] |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长期以来,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详细] 教育部关于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我部工作总体安排和有关省份的改革意愿,决定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在河北、上海、浙江、湖北、广西、海南等6个省份试点基础上,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4个省为试点省……[详细]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 为确保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平稳顺利实施,现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执行。扩大改革试点实施过程中遇有重要情况,请及时报送我部教师工作司……[详细] |
谁造就了“坏老师” 培养更多好老师,关键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这需要各级政府真正重视教育,在资金、监管上不打折扣,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详细] 最近一段时间,校园性侵案和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接连发生,引发了公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不仅多次重申“要将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清理出去”,同时表示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严惩越线者……[详细] 缘何难禁校园性侵? 有心理专家认为,教育部门划师德红线,但是有很多事不全是道德问题。比如猥亵学生,那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心理问题。“光讲道德解决不了问题,在校园性侵事件面前,道德规范显然缺乏约束力。”……[详细] |
师德往往会受到社会整体风气和行业体制的影响。“现在整个教育评价过于单一,学校盲目追求分数、升学率,学生和家长也被各种考试压得喘不过气。在整体性和体制性症结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师德建设只能沦为空谈。”他建议,应该从改革教育评价体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依法治校等多方面入手,合力解决师德建设难题,“还要注重提高教师待遇,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让教师能从心底珍惜这份事业。” 在现代法治社会的语境下,任何社会道德,无论是职业道德,还是个人私德,如教育道德、教师道德,其根本的基础都是 权利二字。惟其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才能呵护相应的道德,才会让无德者有德、有德者尚德……[详细] |
中国教育 010-62603943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