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教育信息化

资讯 | 专题 会议 观点 专栏 访谈 企业 产品 CIO 技术 校园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IPv6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网 > 教育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专栏 > 观点
人生是不断寻求折中或平衡点的过程
http://www.edu.cn   2008-07-30 作者:《中国教育网络》王亚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2006年11月19日,教育部科技司在云南昆明主持召开工作会议,向CNGI-CERNET2的25个核心节点高校颁发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NGI-CERNET2核心节点”牌匾。

  CERNET东北地区长春主节点主任、吉林大学网络中心主任王德民教授作为与会代表,捧回了这块沉甸甸的金色牌匾。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王教授毫不掩饰自己对CERNET的感情:“从1994年CERNET建设初期,我就加入了这个团队,10多年成长与共啊!”

  王教授不仅负责管理工作,还兼顾教学科研。一个将工作与兴趣完美结合的科研工作者,会如何协调身兼多职的日常工作呢?他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找一种平衡,会在很多时候采取折中的处理方式。就像做系统软件一样,会有很多参数、很多算法,但没有最优算法,就是不断地去寻求一个折中或平衡点。”

  平衡理念协调多头工作

  王教授认为,身兼多职能相互促进把工作干得更好。科研工作扎实,对教学管理很有用,从事管理工作接触面广,可以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促进教学科研的提高。他说:“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我都可以享受到乐趣,没有业余爱好,网络就是我的兴趣所在。”

  王教授从1985年开始执教,热情不减,至今坚持为学生讲授与系统软件相关的课程,科研重点由原来研究系统软件调整为“分布式处理与并行计算”。

  就个人兴趣,王教授说可能更喜欢教学科研,但自加入CERNET,有幸成为主节点工作的管理者,他才有更多机会深入研究IPv6及网格技术。

  面对管理者这个角色带来的挑战,王教授更愿意把它当作机遇。因此,2000年吉林大学合校后,担任CERNET主节点主任和学校网络中心主任的他,将更多精力投放到管理工作中。

  王教授说:“既然接受了这个使命,就应该做到最好。”吉林是教育大省,有近50所本、专科院校,CERNET在吉林畅通非常重要。由于教育网投入不均衡,长春主节点还是2.5G,利用率达70%,当务之急是增加带宽,进一步提高接入率。截至2006年底,吉林省约有90%的高校接入CERNET。

  对于CNGI-CERNET2,他认为,这是我国教育科研工作的大胆尝试。作为国家互联网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CNGI-CERNET2对网络应用和设备生产的从业者具有指导作用。利用IPv6技术,可以让学校师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互联网资源。

  在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同时,王教授还带领自己的团队配合赛尔公司的运营工作,宣传、推广CERNET。2006年高校招生录取“畅通工程”实施中,王教授亲临录取现场,培训工作人员。

  校园网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王教授介绍吉林大学校园网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校园网,覆盖吉林大学6个校区,目前实际接入用户已超过90%。接受本刊采访时,王教授打开自己的电脑说:“这是我们自主开发的校园网在线查阅系统,可随时观查网络的动态变化。现在有43824台计算机在网络上运行,这不是信息点数,而是实际计算机使用数。”

  教职工家属区一直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难点。建网之初,网络中心发展目标定位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为全校所有教职工和学生日常生活服务。

  王教授说“从运营角度讲,这也是一块市场。网络中心用每月20元的低价策略吸引教职工家属接入校园网,现在网络作为基础设施已如水和电一样不可或缺。

  占领一个赔钱的市场?这样做看似矛盾,但他说:“虽然引入了运营观念,但校园网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作为教职工引以为豪的福利待遇。”

  随着校园网的运营制度不断完善,自2000年合校以来,他们已能自负盈亏,这样不仅节约了学校资金,更重要的是给师生们带来了实惠。现在,师生们能随时访问学校授权网站,享受到包括图书馆在内的资源,在家里或宿舍也可以实施远程授课等。”

  王教授把校园网比作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到服务模式不断的发展、完善。谈到未来,王教授说,他关注的是服务内容和模式的转变。我们不仅要“修路”,还要“造车”、“配货”,搭建基础平台,协调学校其他部门开发更多、更好的应用工具,在学校信息化整体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兴趣是选择的方向标

  回忆自己事业的发展历程,王教授说,每一次面临选择,他都会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使兴趣与工作相结合,这样干起来会更有动力、更有激情。他告诫自己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准方向后,要全力以赴。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数学专业的王德民,大二时首次接触到计算机。“我的人生方向和事业方向也在那时就确定了。”王教授说,“大学毕业时,为了坚持自己喜欢的方向,我放弃了留北京的机会,回到吉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软件教研室任教。”

  在后来的工作中,他都没有脱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这或许也是他善于寻找人生平衡点的一个内在因素。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MOOC风暴来袭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