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
(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开展适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国际合作交流。扩大学生国际交流规模,拓展国际交流渠道。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强教育科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学校,引进国外课程,开展中外办学,参与国际项目评价等。
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立足成都“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坚持派出一批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国际高水平技能培训,学习掌握国际先进技能。
(二)加强学生国际理解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全球生存能力。在各级各类学校增设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增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鉴别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进一步加强外语教学。逐步完善双语教育实验课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并使用原版教材。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外籍教师执教的课程。
(三)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影响力
办好一批高水平国际学校,满足在蓉外籍人员和海外归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建立“外国留学生服务中心”,为海外学生来蓉学习提供便捷的专业服务。举办高水平教育国际论坛。鼓励和支持国际教育认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友好城市设立“孔子课堂(学院)”。
十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构建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体系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构建开放、普及、共享的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系统。开发和建设各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和教师电子备课系统。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发展,开发学生在线学习服务系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讯和学习服务。
(二)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远程互动教学、学校活动现场直播、师生网络互动研讨、远程教育辅导、在线测评活动等,实现全市教师跨区域教研互动、培训及交流。制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探索研究,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组织开展网络文化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健康的网络行为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
加快各类教育数据和教育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集成化,实现各种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协同。推动学校管理、资源配置、教学质量监测、学生成长、教育督导评估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