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地方历史文化教育。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突出实践体验,完善德育实践体系,提高德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公民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理念,富有诗意栖居心灵和田园生活情趣的现代公民。开展“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成都城市精神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守法、诚信、勤俭、感恩等良好品质。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持能力为重。改革学与教的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坚持学思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勇于创新。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发展潜能,建立优异学生脱颖而出的教学机制。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
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坚持知行统一,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综合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化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规划和建设覆盖全市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增强学生体质,确保学生体育运动时间,让每个学生掌握受益终身的体育技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掌握生存技能。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学生艺术特长,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四)营造素质教育良好环境
优化校园环境。加强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优化家庭育人环境。构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体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家庭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以品德、知识、才能、业绩为标准,注重实绩和贡献,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加强公共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要经常性地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并向学生免费开放。
五、加快发展公益性学前教育
(一)统筹发展城乡学前教育
科学制定全域成都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按照公益性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建立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幼儿园均达到规定的办园标准。
加强城乡幼儿园建设。加强城市公建配套幼儿园建设。以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为龙头,发展村级幼儿园,逐步完善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学前教育网络。支持农村村级幼儿教育活动室建设。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入园问题。
(二)普及公益性学前教育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市、区(市)县两级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制定公益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园。鼓励社会资金捐赠,统筹用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公益性幼儿园。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益性幼儿园。公益性幼儿园数占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的普惠性服务。
(三)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严格执行办园准入制度。普及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督导评价。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