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推荐
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关... 01-04 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 12-24
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11-24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迈... 11-15
——专访南京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涂庆华 在谈到什么才是驱动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时,涂庆华认为首先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求,信息化可以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高校一直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为己任,特别以人才培养为主,而信息化带来的改变将促使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上发生较大变化,如MOOC都将给现有教育模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其次,从学校管理和服务的角度而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通也需要教育部主管部门来进行引导,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政策必不可少,从政策自上而下地推动信息化的建设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网络信息化当前的实际情况,南京理工大学计划建设智慧校园平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全面的人性化服务。同时,加快校园无线网建设,一期主要覆盖图书馆、会议室等公共区域,二期将主要延伸至办公楼与宿舍区域。学校还计划加强资源平台建设,以高清录播教室建设为抓手、以资源平台建设为核心,建设一套基于多智能终端,围绕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评估、资源分配、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的网络多媒体可视化教学及资源平台,同时加快虚拟化云平台与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 对于未来信息化发展方向,涂庆华认为:第一,管理信息化将向服务信息化转变,服务将成为信息化的主流。今后将会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构建服务系统。第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将逐渐突出,如何使用大数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第三,学习的多元化、多模式化与终端的智能化,将给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重大改变。第四,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将会加快,高校之间有关资源的合作与共享将会成为各学校关注的话题。 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 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与巨大成果。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学校相关部门不断探索新型信息技术和高效管理理念,积极开展校园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欲打造节能校园、平安校园、智慧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学校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初见雏形。 南京理工大学校园网始建于1996年初,同年底校园网主节点正式联入CERNET。目前,通过校园网多期建设以及CNGI-CERNET项目建设,已经形成了万兆主干、千兆或百兆到桌面网络结构,实现了有线网络校园全覆盖,信息点达到3万个,并在部分公共区域建立了无线网络。此外,学校还建有下一代网络机房、灾备机房、研究生专用网络实验机房和高性能计算机机房,为网络技术与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为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了良好的基础。 南京理工大学还实现了信息应用系统对学校基本业务流程的全覆盖,打造了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平台,建成了财务、教务、人事、一卡通等应用,基本实现了人、财、物等数据的集中管理。同时,为实现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学校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搭建了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将各应用系统打通,由数据中心提供统一标准和数据,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共享和交换,并起到辅助学校领导决策和优化流程的作用。南京理工大学的一卡通系统,以南京市市民卡为载体,率先在江苏省实现了校内校外的一卡通,为师生员工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CERNET,京ICP备15006448号-16,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