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讨论和展望
1、我国正在进入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活跃期
在《教育规划纲要》通过之后,围绕《规划纲要》试点工程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落实上来。2010年8月,国务院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审议了《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全国组织申报国家教育改革试点。目前,正在制定各个领域的分规划和工作方案,以落实《纲要》提出的改革任务。11月,按照《规划纲要》意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推进教育改革和改革试点的落实。
教育部立项的426个试点项目,在不同改革领域的分布如表2。
表2 教育部立项的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分类
|
类 别 |
数 量 |
| 一 |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
58 |
| 二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41 |
| 三 |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
45 |
| 四 |
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
26 |
| 五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61 |
| 六 |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
12 |
| 七 |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
49 |
| 八 |
办学体制改革 |
59 |
| 九 |
保障体制机制改革 |
56 |
| 十 |
省级统筹综合改革 |
18 |
| 总计 |
|
426 |
上海市、江苏省、青海省、广东省、河南省、山东省、辽宁等省市相继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和通过本省的教育规划纲要,各有亮点。
例如,上海市《规划纲要》提出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贯穿未来10年的核心理念,并确立了总体目标: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新体系,形成激发受教育者发展潜能的教育新模式,形成多元开放的教育新格局,形成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布局,使得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上海市确定了11个方面的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突出强调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着力开展七方面的改革探索:一是探索教育公共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提升教育公共管理水平。二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三是探索教育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与路径,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四是探索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机制与模式,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五是探索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机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六是探索建设着眼未来、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教育发展战略性支持平台。七是探索建立教育区域合作联动发展的新机制,增强上海教育辐射服务功能。
广东省教育工委与省教育厅下发《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确定在全省范围内分区域、有步骤地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培养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广东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将分三步走。第一步(2010-2012年),启动试验,重点突破。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分别开展重点项目试点工作,着重突破难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第二步(2013-2015年)扩大范围,稳步推进。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教育综合改革初见成效。第三步(2016-2020年)全省推广,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工作,全面实现教育改革目标,凸显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示范效应。
广东省将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上着力,推进高校治理模式改革,探索行校长职业化的改革。在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方面,将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基础上,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高水平大学将采取统一考试、学校联考、学校单考等多样化考试招生形式,探索创新型人才选拔培养新模式;一般本科学校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要依据,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组织评价择优录取;推进高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改革,逐步实现根据学生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注册入学;成人高等教育逐步由统一考试招生过渡到注册即入学。包括推行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基础上,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制度,探索建立自主招生、推荐招生、定向招生、破格录取的招生机制。
随着国家和各地教育改革项目的实施,我国将迎来教育制度创新的活跃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