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体间教育均衡度分析
我们以学生入学方式差异考察群体间教育均衡度。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学生入学方式为:就近入学生、择校生、选拔考试生、特长生、借读生、其他,数据来自于学生家庭问卷。不同群体的择校生(分为两类:以关系择校和以钱择校)比例可以从侧面反映不同群体的入学机会差异。
在9187份(小学4305份、中学4882份)有效问卷中的择校率中学为3.9%(以关系择校1.2%、以钱择校2.7%)、小学为2.8%(以关系择校1.9%、以钱择校0.9%),中学高于小学1.1个百分点。
从城乡分析,城市小学的择校率为4.8%、县城小学为3.3%、农村小学为2.0%,城市高于农村2.8个百分点;城市中学的择校率为9.3%、县城中学为6.3%、农村中学为3.1%,城市高于农村6.2个百分点。
进一步地考虑城乡内部不同性别的入学方式,发现不同性别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城市小学择校率男生为5.69%,女生为4.16%,男生高于女生1.53个百分点;县城小学择校率男生为3.20%,女生为3.17%,男生高于女生0.03个百分点;农村小学择校率男生为2.15%,女生为1.92%,男生高于女生0.23个百分点。在城市中学择校率男生为10.77%,女生为7.69%,男生高于女生3.08个百分点;县城中学择校率男生为7.35%,女生为5.11%,男生高于女生2.24个百分点;农村中学择校率男生为3.20%,女生为3.00%,男生高于女生0.20个百分点。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男生的择校率普遍高于女生,男生明显比女生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