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刘亚东 罗晖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9-09-24

强国之路——礼赞共和国60华诞之科技篇

  第四章

  企业为主体,挺起创新型国家的脊梁

  究竟哪种社会组织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问题曾经引发激烈争论。今天,活跃在经济大舞台上的创新型企业群体已经给出实践的答案。——题记 

  两家车厂,一种尴尬

  46岁的马国范已经拥有25年驾龄,但驾驶中国国产汽车,这还是头一回。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批12辆国产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驶下生产线。毛泽东高兴地给这款汽车命名:解放。

  下午两点半,马国范驾驶着报喜车队的第一号车驶入市区,长春市顷刻间变成欢腾的海洋。拥挤在斯大林大街两旁成千上万的市民,把一束束鲜花投向汽车上那些先进生产者们。后来,这批解放牌汽车还参加了1956年的国庆阅兵式。

  从这天开始,这款汽车一生产就是30年。它实在太老了!到改革开放之初,上万辆滞销的解放牌汽车,在长春市郊的荒地里排起了长龙。

  1986年9月29日,第1281502辆、也是最后一辆解放牌汽车开下了总装配线。“老解放”终于在这家由前苏联援建、曾为我们共和国书写过诸多“第一”的汽车制造厂里停产了。

  初春的莫斯科依然白雪皑皑,气温超过零下20℃。这已是苏联解体后的第15个年头。2006年2月28日,彼德罗夫斯基和往常一样早晨8点出门,来到楼下自己的莫斯科人牌轿车旁。清扫了车上的积雪后,他钻进汽车。因为寒冷,接连几次都发动不了引擎。可他并不着急,已经习惯了。

  彼德罗夫斯基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生产“莫斯科人”的列宁共青团号汽车厂,从学徒一直干到工程师。

  他索性打开收音机听起新闻来。突然,一条消息让他打了个冷颤:莫斯科地方法院宣布,列宁共青团号汽车厂正式破产。彼德罗夫斯基双臂伏在方向盘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窗外。曾几何时,“莫斯科人”一车难求,那情形好像就在昨天。他怎么也不愿相信,自己心爱的工厂真的就这么完了。

  就在列宁共青团号汽车厂破产的当天,美国福特汽车俄罗斯制造厂宣布,将年产量从6万辆增加到7.2万辆。俄罗斯报纸大都在同一版面刊载了这两条消息。

  企业的兴衰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无论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阵痛,还是列宁共青团号汽车厂的破产,都在昭示一种长期困扰数以百万计中国企业的尴尬:企业没有创新冲动和创新能力,便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败北也就成为必然。

  作为一种主流观念,“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深入人心。而当我们说到这件事时,有时却会让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士纳闷。他们不解,为什么提出这个如同“人每天要吃饭”一样的问题。

  而事实上,在中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影响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工业管理部门越俎代庖地包揽了大量自己不应承担的责任,从而使企业退化为简单的加工车间。于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研发以及成果应用等方面的主体地位被生生地剥夺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