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宏良: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中国电脑教育报执行总编贺宏良
曹丽辉: 贺总,从1993年中国电脑教育报创刊到现在,电脑教育报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而且在教育界取得极大的影响力气大众IT媒体之一,我想问一下2005年电脑教育报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大幅度的改版和创新,想请您介绍一下报社今年在内容、经营管理方面相应的举措。
贺宏良: 首先我也非常荣幸今天下午能再次来到赛迪网聊天室就一些业内外,包括广大网友和读者关心的问题做一下回答。我想先纠正一下主持人的观点,是这样的,中国电脑教育报刚才主持人说我们是一个大众IT媒体,这个话没错,但是应该说不太全面,大家其实可以看,中国电脑教育报这几个名字,我们是怎么理解的呢,我们最终非常关注它从后往前数的五个字,比如说正着叫电脑教育,这是一层含义,反过来教育电脑又是另外一层含义。大众IT之前给大家留下大众IT的印象基本上是教育电脑这个概念,1993年诞生我们就教大家怎样用电脑,怎样用好,当然随着产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大家应用水平的提高,我们从简单的教大家怎样打字,怎样运用办公软件,发展到上个世纪末怎样DIY,怎样搭建自己更好的平台,一直到现在怎样教大家组建数字家庭,怎样玩高清等等,教育电脑虽然名字没有变,但是内涵是在不断扩大的,这恰恰是我们个人IT部分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 另一块正着念电脑教育,电脑教育这其实也是一个老名词,我们不断给它赋予新的含义,这里我想举一下中国电教馆陈志龙先生给我们的评价,他觉得电脑教育实际上如果用现代的词解释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他来解释电脑教育,恰恰是电脑教育报我们另外一个层面,除了个人或者说大众IT以外,我们还有一块我们是把以电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带到大的教育环境之中,这其实也是一个教育媒体,或者教育行业一个IT媒体,这也是很多合作伙伴和很多的专家对我们的认可。
贺宏良: 2006年应该说中国电脑教育报应该说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关心我们的读者能看到,这一年出版形势做了一些变化,去年之前,我们是一星期出一次,一次是一本,或者叫一摞,今年把内容做了有机和整合和分布,个人应用是消费应用刊叫数字时代的IT使用,同时每星期同步出版叫中国教育信息化一摞,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电脑教育问题,就是讲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教与学,包括大学、包括中基教和职业教育,甚至包括像全国干部党员远程教育。
曹丽辉: 谈完报社的情况,下面我们就请贺总给我们介绍一下,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电脑教育报要对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请您就2005年的调查谈一谈目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贺宏良: 首先我想说的是,教育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它的规模是以千亿来计的,教育信息化或者说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所带来的市场也是非常庞大的,我这里面想举几个例子证明调查的大的背景。首先是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我们国家2020年教育发展纲要,这个纲要有很多很详细的内容,我这里面只想点其中一点,按照这个纲要,整个教育大的产业是要先于其它行业五年实现现代化的,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比金融也好、电信也好,甚至其它的,它要提前五年,因为其它按照国家的长期部署是2025年,它是2020年,也就是说在未来14年,从今年算起来还有14、15年的阶段,一定是教育大发展,教育信息化产品技术和方案更快地进入实用一个大的阶段。
贺宏良: 另一块,我这里还有几个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大的数字。比如说大家知道今年两会有一个热点就是义务教育法的审议,义务教务法实际上早在义务教育法之前国务院有一个深化农村教育机制改革的通知,按照这个通知,未来五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累积向农村包括农村在内的义务教育至少投入2122亿元人民币投入,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在改善教学环境,老师的工资和校舍条件以外,很大改善教学环境,比如远程教育环境上,这是信息化增长很大的亮点。村村通工程,远程教育工程俗称百亿工程,在大学像教育部推进211工程,包括下一代IPV6技术等等,应该说教育从国际上来看,也是一个新技术在不断应用的前沿,在咱们国家也同样也是,既有技术推动因素也有政府政策导向的因素。
贺宏良: 至于我们自己的调查,应该说我们看2005年确切说2006年整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我们觉得也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我们看它是分成几个大的点去看,不是说看面。我首先先说中基教,百亿工程06年07恩年是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百亿工程最后收尾两年,应该说今年有河北、安徽等十个省会受到百亿工程比较大的收入。明年还会有相对一些没有完工的地方,还会有,这是百亿工程方面。另外一块在全国党员农村教育这一块,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这个工作也进行了很多年,这一块我觉得它有一些地方跟百亿工程用并网这个词发展,点放在学校,但是有些地方放在农村党支部或者办公室,这项工程是很大的工程,从中央临时给它的期望让干部长期受教育,让干部实时受教育,让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它不简简单单是政策宣传,通过远程教育像致富信息、咨询提供给农村,这种教育也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大学有很多的热点,比如说首先是在全国各大高校有落地,希望在一些中学落地,另一方面,IPV6的改造,另外就是一些应用,以及包括笔记本大学,笔记本中学、笔记本校园的概念,这是比较大的应用热点。还有一块最后一块是在中学,中学除了大家所知道的百亿工程数字图书馆,大中学都有图书馆硬件投入以外,还有针对应用真正促进应用类似于教育资源的建设,今后几年内教育建设是如火如荼的,市场是非常地可观。
曹丽辉: 您谈了其中一个点,笔记本大学、笔记本中学,不是特别了解,能介绍一下吗?
贺宏良: 所谓笔记本,统称笔记本校园,最初是在大学里比较流行,大家知道,现在很多大学一方面很多教育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做的,比如说课件,老师做了很多的课件形象化,而不是传统大家印象中的黑板书写,纸印的讲义,在很多大学不是这样子,很多大学学生交左右,老师布作业,要么通过网上要么通过U盘,学生可以在学校周边的网吧,或者学校有机房,但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很多学生也买了自己的电脑,大家知道,一个宿舍里住四个学生六个学生也哈,从网线的接口来说,从大小房间来说,基本上人手法一般台台式电脑不太现实,不利于携带,放寒假或者暑假什么的,笔记本我们认为它应该说是将来在校园里很流行,学生可以通过带着它,首先在校园里四处走,如果在学校配上无线局域网或者其他无线手段的解决,它的用处会更加大,使大家在图书馆抢座位的现象改变,在家里放寒假或者暑假在家里也可以很好地工作。
贺宏良: 伴随着这个,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像联想等其它一些企业,应该说也给笔记本进校园制造很多有利条件,比如说他们基本上会提供非常优惠的价格,具体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每个学校的不同。总的来看这是一个趋势,我举一个香港的例子,大家知道原来IBM Thinkpad,联想Thinkpad是笔记本的中高端的产品,应该针对成功商务人士等,ThinkPad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一个机会,所有在职的学生价格基本上接近于半价非常优惠的价格提供这种产品,前提有学生证只要是学生的身份就可以买,这款产品在香港非常流行,在内地很多企业也会利用这种方式,这只是大学。全国的大学非常之大,除了211工程在内,除了其它大学以外,还有很多民办的学院,比如说软件学院专业院校有笔记本使用土壤的基础。 中学这一块是这样的,其实跟大学对应,中学生基本上在学生领域推广笔记本,对于老师来说,很多老师用电脑是教师评职称看这个老师水准非常重要的因素,电脑教育报的计划今年想联合业内外的合作伙伴和金融机构,在一些省份做笔记本中学的推广,各地的教育厅也好教育局也好和相关的中学做一些合作,主要为老师来做的,这是电脑教育部今年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曹丽辉: 教育信息化也将是未来发展的热点,最近上午部有一份报道,整体信息化投入速度会放缓,教育仍然是未来发展的热点,从您刚才回答比较同意这个观点的?
贺宏良: 应该说是同意吧。我觉得现在对于未来各行业的信息技术的趋势有各种各样的分析,商务部有商务部的分析,信息产业部包括其它的部委有的分析,第三方咨询机构也有他们的分析,总的来看这种分析只是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关键还要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基础设施大件完毕以后,在各行各业伴随着它的应用,都会出一些问题,需要一揽子或者成系统的解决,有可能需要现代解决方案,也有可能需要新的硬件。我总的来看,这件事情对未来的预测应该是动态变化的。
曹丽辉: 不久前有专家也是这样预测,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到了07年的时候将有1.6亿人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当然是说教育信息化方面,这个数字增加是建立在哪些基础之上的?
贺宏良: 有几个方面吧,1.6亿这个数字是怎么估算出来的,我感觉这些人不管1.6亿也好还是多少人也好,从大的工程受益,百亿工程面向全国中小学的教育,如果我们很粗浅认为大城市的教育质量一定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话,远程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个鸿沟,这也是消除数字鸿沟比较的体现,国家投资百亿工程做中西部远程教育,这是一块。另外一块针对其他的领域,据我们所知,在2007年百亿工程结束以后,很可能有新的针对其它领域的项目出台,或者决策出台,这里面我相信目的肯定会泽更多的学生。 我刚才提到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虽然说名字跟党员干部有关,但实际上它的宗旨让人民群众长期受实惠,也就是说在这个系统上肯定要有一些相关的经济信息和其它的知识的培训,总的来说,我相信算起来不一定算出1.6亿具体的人数,但是我相信这种工程所谓教育都是百年树人的工程,肯定会有长期的收益。
曹丽辉: 目前教育信息化现在就像经济发展一样,是不是存在东部高、西部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状况呢?
贺宏良: 我觉得这是肯定的,因为咱们国家东西部差距是由来以久,不是说只有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才出现。但是我们已经很高兴地看到,从国家开始已经有相关的政策鼓励解决这种差距或者说叫消除这种数字鸿沟,这种差距就是数字鸿沟的一部分。刚才我提到,百亿工程去年的试点工作,去年有一个现场会在甘肃榆林召开,那个地方基本上乱是西部地区,在那儿派的现场会就可以看出来,政策导向。因为中西部除了城市以外,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主要解决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总的来看,当然有几个问题,用的应该说是大的概念IT手段,不是想象的只用电脑。随便举一个例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跟教育部的远程党员干部有三种模式,一个电视、播放机、DVD,播放专门制作好的教育素材的光盘,这也是一种模式。模式二通过卫星,通过卫星传送教育内容的信号,只有模式三用电脑,我们所谓IT技术,包括您在讲一定是大的概念,不是简简单单窄义电脑的概念。
曹丽辉: 目前数字鸿沟还存在哪些地域的方面呢?
贺宏良: 数字鸿沟我认为它不是完全以地域衡量的,如果以地域来衡量,它应该是多维度的,如果从地域来看,比如说北京的学生可能都用到了奔四的电脑,到了西部可能才用奔二或者奔三的产品,可能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鸿沟。我们在北京用的都是宽带网,在西部可能还是拨号上网,我们认为这也是一种鸿沟,这种鸿沟从表现上在硬件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阶段。数字鸿沟更高级的阶段或者说更难解决的是应用,比如说我个人认为,美国信息技术应用和中国信息技术应用比,其实我们也存在一个差距。同样道理,在中国,大学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中小学还是有差距,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表现,因为数字鸿沟这个定义,联合国有专门的定义,所以我就不想探讨这个,我只想说这种表象,这种表象是表面的,不是说中西部把电脑配上,校园网建好就没有数字鸿沟,没有的,一定要用好,而且要用得一样好,或者确切地说,不管我是在甘肃还是在北京,我能享受到同样信息技术带来的乐趣、服务、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除了硬件设施以外,对应用的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各样的教育,要把它用得好,用得上,而且这种用得好体现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中国电脑教育报我们认为长期肩负的使命之一。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