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的关键时期,由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中兴通讯等单位联合编制的《新质生产力数字人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于近日正式发布,系统阐述了数字人才作为核心战略资源的紧迫性,数字人才培育面临的挑战及破局之路。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新质生产力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源在《新质生产力数字人才白皮书》发布致辞中提到,新质生产力是绿色持续、数据驱动、人才支撑的发展理念,其核心在于数字人才的培养。本次白皮书发布的不仅是研究成果,更是产研协同的实践指南,旨在构建政府、产业界与学界共育的人才生态,为数字中国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在寄语中指出:“数字人才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数字人才至关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核心是科技创新,而人才是创新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数字人才队伍,已成为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基石。
《白皮书》揭示了我国数字人才面临的严峻供需矛盾,其总量缺口巨大,特别是在智能制造、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缺口明显。此外,人才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人才结构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形态:一方面,高端领军型、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算法、云计算架构、集成电路设计等前沿领域;另一方面,大量初级或技能单一的人才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仅如此,数字人才还高度集中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白皮书》构建包含了多维度的能力图谱,强调单一技能已无法满足未来需求,优秀的数字人才需具备通用能力(如学习敏捷性、批判性思维)、专业硬技能(如编程、算法设计)、业务软实力(如行业洞察、项目管理)和管理素养(如战略思维、团队领导)四个维度的综合素养。
《白皮书》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重塑产业格局,AI技术的发展能替代部分重复性、流程化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将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此外,技术与业务的边界正在消融,混合技能重要性凸显,兼具技术深度和行业知识的“π型人才”及工作在一线,既掌握先进设备操作维护技能,又具备一定数字化知识、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紫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此外,《白皮书》还介绍了中兴通讯人才生态建设,如浙江大学“AI+X”微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中国产教联合体/共同体协作平台,这为业界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望未来,《白皮书》指出,依托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有力的政策支持,通过社会各界凝聚共识、协同行动,我们一定能逐步破解人才瓶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石,并为全球数字文明的繁荣贡献中国智慧。
作为数字经济筑路者,中兴通讯愿与行业组织、院校及企业伙伴深度合作,为数字人才的培养及壮大持续贡献中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