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师教研究
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
2003-01-09    施 莉

字体大小:

  王秀美认为,以斯皮克(G.Spark)为代表提出的教师素质优先发展理论,即“校本教师发展理论(school-based Staff development Theory)”是校本在职进修的重要理论指导。斯皮克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给某种职业施以尊严。它不是外在的,与其说是外在的争取的结果,倒不如说职业尊严体现在个人的每一个行动中。”这一理论提出要建立一种“以学校教师为主导,根据学校教师的现实需要而设计的多范畴发展管理模式”,特别是要制定出一套教师发展 的专项政策方案。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恰好体现了校本培训的目标和宗旨。

  杨明全着眼于高等教育机构中进行的教师培训的缺陷,即造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分离,认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初衷就在于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其理论假设是:高等院校为教育理论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而学校则为教学实践的培养负责。可见,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初衷在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4.校本培训内容的研究

  吴解生认为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创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采用教师培训与攻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以此谋求各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建设起一支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科学文化基础,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王秀美根据所在地的校本培训实践,将校本培训总结成五种类型:一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三是区域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的培训;四是学科事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五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

  李玉娟认为校本培训计划中教师培训的内容是由中小学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设计的。其内容应主要集中于教师胜任教学甚至是革新教学的各种能力,包括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拓展,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等等。

  徐巧英将培训课程建构成五大模块。(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5.校本培训方式(方法,途径)的研究

  赵蒙成认为校本培训研究的实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首先,在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协调、组织下,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促使新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更快的提高。其次,假期培训班是校本培训的另一种普通形式。一所学校或几所学校联合起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举办短训班,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需要,聘请高校的有关专家来校讲课。再次,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也是校本培训的常见形式。最后,反思性教学也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

  张向新认为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一是统一思想,提升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以争取对教师的主动。二是开设系列主题讲座,向教师渗透学校办学的基本思想(办学特色)。三是开展教师发展方向咨询研讨活动,完善教师自我发展运行机制。四是大力倡导师徒结队,鼓励教师模仿,创新和发展。五是坚持实施微格培训,激励教师扬长避短。六是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七是组织教师研究教材,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卢辉炬、谢清连认为校本培训可以和教研工作有机结合,并主要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观摩和反思教学训练。

  王秀美认为校本培训的运作方式主要有课程教学法、课题带动法、师徒结对法、读书指导法和实践反思法。

  徐巧英认为校本培训形式要多元化,可以综合使用或选择使用,以提高培训质量,包括个体自修式、小组学习式、微格训练式、以评促训式、课程学习式、科研促训式、专题链结式。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教师继续教育应注重教师创造素质的培养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 教育论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
· 53万娃网上听课 天津农村教育全国领先
· 河南开展“两个一切”教育活动
· 广州教育管理实现电子化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