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大学把课程推广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时,会出现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与当地社会所需的知识或技能脱节的问题。而考试的结构及其他环节的开发和设计又是在远离学习者生活的环境下进行的,这使学习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的问题更为突出。在香港,尽管学生认为多数课程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但学生批评说,部分课程中因不反映香港的现实而没有实际意义。专业课程中选择的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点:案例与香港不沾边,谈的是澳大利亚的主题,反映的是澳大利亚的业务实践与法令、法规。有的学生提出建议,可以在香港找合作伙伴,改编教学资源,使其本地化和具有地方特色。尽管学生的建议有合理之处,但实践起来有两大困难。一是当地的大学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管理,无权自行更改课程设置。而香港对非本地课程的法令明确禁止办学单位开设的课程与本国开设的课程有别。这项禁令的初衷是避免国外的大学在香港开设低水准的,在自己本国又被认为是不合格的课程。但其副作用是,国外的课程无法调整成具有本地特色,能适合香港学生学习。
评估的环节因各门课的要求与性质各不相同,作业的评定有的由香港本地的辅导教师担任,有的由澳大利亚和本地辅导教师联合完成,有的作业需要在澳大利亚评分,考试也是常用的方式。学生们对澳大利亚的教师和本地教师的评分褒贬不一。多数学生认为澳大利亚教师的评定更详细、理论性强,而香港的教师只给打分,评语寥寥无几;有的学生认为让澳大利亚教师评分好,教师提供的反馈使他们开阔眼界,但也有学生认为香港教师的评语简单易懂;有的学生认为澳大利亚的教师评分太严格,也有学生认为香港教师评分严格,甚于澳大利亚同行。这里要补充的是,所有办学机构都采用复核制,如当地教师评分不公平的话,澳大利亚的教师可以调整。
有的学生对澳大利亚教师或当地辅导教师返回作业的时间表示不满意,对澳大利亚教师的意见更大,但多数学生对此表示理解。学生提出抱怨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返回太迟,使他们不能参考教师对作业的指导意见做下一次作业。
在学生心目中,考试是评估的重要形式,我们在香港收集到的数据与此观点一致:不用考试的课程不如需要考试的课程那么受到学生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人们不喜欢考试,但由于考试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生还是“希望”考试。但有些学生反映,他们请假参加考试时遇到困难,特别是当考试时间安排在他们的工作日时更是如此。
结束语
香港人将国外课程看作是香港高等教育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香港这个国际教育市场上,拥有国外的教育服务是与香港其他环境和生活方式平行的,这是香港国际化都市中社会和经济的重要“节点”。在本研究中,香港的学生被作为香港教育市场上的“消费者”,他们自行决定购买课程,根据课程的知识含量和实际价值消费产品。一旦开始学习,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体验与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差别。当然,他们所学的课程明显带有国际化和澳大利亚化的倾向,这是他们学完课程后感觉与在香港本地大学学习有差异的原因,但这种差异也正是他们选择国外课程时所希望的,也有些差异是他们始料不及的或不情愿经受的,但是一般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业,不必离开家乡便成为受过国外教育的合格的香港公民。
[参考文献]
[1] Cunningham S.Tapsall S.Ryan Y.StedmanL. Bagdon K
& Flew T.1997 New media and borderless education a review of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global media networks and higher education provision. Canberra DEETYA.
[2] EdwardsR.1994 From a distance? Globalisation space-time compressio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OpenLearning9 3pp. 9-17.
[3] EvansT.D.1997Encountering globalisationissues for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In RowanL BartlettL. & Evans T.D.eds.Shifting Borders globalisation localisation and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Geelong Deakin University Presspp. 11-22.
[4] Guy R.1994 'Distance dialogue and difference a postpositivist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distance education in Papua New Guinea'. Unpublished PhD thesis Deakin University.
[5] HenryM.LingardB.Rizvi F. & Taylor S. 1997 Globalisation the state and education policy making. In Taylor S. et al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London Routledge.
[6] Hong Kong Council for Academic Accreditation 1997Information Shee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on-local Higher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Regulation Ordin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