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管理体制 > 综合研究
澳大利亚和香港教育机构联合办学调查报告
2002-12-09    

字体大小:

   当大学把课程推广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时,会出现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与当地社会所需的知识或技能脱节的问题。而考试的结构及其他环节的开发和设计又是在远离学习者生活的环境下进行的,这使学习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的问题更为突出。在香港,尽管学生认为多数课程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但学生批评说,部分课程中因不反映香港的现实而没有实际意义。专业课程中选择的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点:案例与香港不沾边,谈的是澳大利亚的主题,反映的是澳大利亚的业务实践与法令、法规。有的学生提出建议,可以在香港找合作伙伴,改编教学资源,使其本地化和具有地方特色。尽管学生的建议有合理之处,但实践起来有两大困难。一是当地的大学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管理,无权自行更改课程设置。而香港对非本地课程的法令明确禁止办学单位开设的课程与本国开设的课程有别。这项禁令的初衷是避免国外的大学在香港开设低水准的,在自己本国又被认为是不合格的课程。但其副作用是,国外的课程无法调整成具有本地特色,能适合香港学生学习。

   评估的环节因各门课的要求与性质各不相同,作业的评定有的由香港本地的辅导教师担任,有的由澳大利亚和本地辅导教师联合完成,有的作业需要在澳大利亚评分,考试也是常用的方式。学生们对澳大利亚的教师和本地教师的评分褒贬不一。多数学生认为澳大利亚教师的评定更详细、理论性强,而香港的教师只给打分,评语寥寥无几;有的学生认为让澳大利亚教师评分好,教师提供的反馈使他们开阔眼界,但也有学生认为香港教师的评语简单易懂;有的学生认为澳大利亚的教师评分太严格,也有学生认为香港教师评分严格,甚于澳大利亚同行。这里要补充的是,所有办学机构都采用复核制,如当地教师评分不公平的话,澳大利亚的教师可以调整。

   有的学生对澳大利亚教师或当地辅导教师返回作业的时间表示不满意,对澳大利亚教师的意见更大,但多数学生对此表示理解。学生提出抱怨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返回太迟,使他们不能参考教师对作业的指导意见做下一次作业。

   在学生心目中,考试是评估的重要形式,我们在香港收集到的数据与此观点一致:不用考试的课程不如需要考试的课程那么受到学生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人们不喜欢考试,但由于考试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生还是“希望”考试。但有些学生反映,他们请假参加考试时遇到困难,特别是当考试时间安排在他们的工作日时更是如此。

结束语

   香港人将国外课程看作是香港高等教育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香港这个国际教育市场上,拥有国外的教育服务是与香港其他环境和生活方式平行的,这是香港国际化都市中社会和经济的重要“节点”。在本研究中,香港的学生被作为香港教育市场上的“消费者”,他们自行决定购买课程,根据课程的知识含量和实际价值消费产品。一旦开始学习,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体验与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差别。当然,他们所学的课程明显带有国际化和澳大利亚化的倾向,这是他们学完课程后感觉与在香港本地大学学习有差异的原因,但这种差异也正是他们选择国外课程时所希望的,也有些差异是他们始料不及的或不情愿经受的,但是一般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业,不必离开家乡便成为受过国外教育的合格的香港公民。

 

[参考文献]

[1] Cunningham S.Tapsall S.Ryan Y.StedmanL. Bagdon K

& Flew T.1997 New media and borderless education a review of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global media networks and higher education provision. Canberra DEETYA.

[2] EdwardsR.1994 From a distance? Globalisation space-time compressio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OpenLearning9 3pp. 9-17.

[3] EvansT.D.1997Encountering globalisationissues for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In RowanL BartlettL. & Evans T.D.eds.Shifting Borders globalisation localisation and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Geelong Deakin University Presspp. 11-22.

[4] Guy R.1994 'Distance dialogue and difference a postpositivist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distance education in Papua New Guinea'. Unpublished PhD thesis Deakin University.

[5] HenryM.LingardB.Rizvi F. & Taylor S. 1997 Globalisation the state and education policy making. In Taylor S. et al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London Routledge.

[6] Hong Kong Council for Academic Accreditation 1997Information Shee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on-local Higher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Regulation Ordinance.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阿拉法特病逝 享年75岁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 教育论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
· 53万娃网上听课 天津农村教育全国领先
· 河南开展“两个一切”教育活动
· 广州教育管理实现电子化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