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课题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成功案例的教育合作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联合办学所涉及的问题有哪些;联合办学的效果怎样。本研究考察了九个案例,均为澳大利亚教育机构在香港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合作办学伙伴。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与澳大利亚教育一脉相承。澳大利亚教育机构向两地提供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课程,这体现了国际合作中的两大要素:贸易与援助。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来说,与澳大利亚的教育合作具有兴国立民的重要性。合作项目大多获得澳大利亚政府的专项资助并且/或者获得澳大利亚教育机构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承诺。而在香港的合作项目有所不同。在香港,教育是受到高度重视的商品,对澳大利亚的教育机构来讲,教育出口是澳大利亚出口贸易的一部分,他们必须提供在价格和质量水准两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课程。以下只探讨在香港的联合办学。
所选作为案例研究的课程大部分是配套的系列课程,例如:学士到硕士的系列,或研究生各个专业的课程。课程的设置涵盖多门学科,但每一学科都有其专业领域,这是几乎所有国外课程的一大特点。在本课题研究中,作者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相关机构进行了调查,包括对公共文件与私人信函的分析,与关键人物的访谈,观察会议、课堂及其他活动,以及对香港的内部政策、宣传活动与教学资源的分析等。在本论文中未公开所调查的机构与人员,这是因为如要发表这些资料,作者需向这些单位和个人获得书面认可。
非本地课程在香港开设
香港特区以法令的形式在1996年制订了《非本地高等及专业教育(管理)条例》,这是香港与国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之一。这项法令是针对国外高等教育在香港迅速发展,而质量和水准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为了规范非香港本地专业课程的设置而专门制订的,于1997年生效。其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当地学生的利益,杜绝低水准课程进入香港市场;另一目的是为了宣传香港,提高香港重视国际知识和理念的声望,以保持香港的国际专业水准。该法令的实施通过系统注册的形式完成,注册并监控的环节有:机构注册、广告、退款以及办公地点的使用(香港学位证书管理理事会,1997)。
依据该法令,凡授予非本地高等教育学历或专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均需申请注册。主要审核标准为:
(1) 凡授予非本地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课程,需由获得香港政府认可的机构提供,该机构在香港提供的课程需与在其本国提供的相应课程水准保持一致并获得本国的认可;
(2) 凡授予非本地专业资格证书的课程,需在本国已经获得相应专业机构的认可(《非本地高等及专业教育(管理)条例》,1996年,第10条,第A666页)。
如果所开设的课程是由香港本地的大学与国外大学联合提供,则可以免注册。在2001年,国外在香港的注册课程为327门,免注册的课程为318门(香港教育署,2001),其中英国提供的课程占54%,澳大利亚占31%,美国占6%。注册一门课程的费用为33000港元,另加18000港元的年度管理费。因此,所开课程及授予证书的质量保证是成功注册或免注册开设的课程的先决条件。
学生对澳大利亚所开设的课程之看法
在对澳大利亚和香港的教育合作进行案例研究中,了解选课学生的看法非常重要。由于每个案例各具特点,所采用的现场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在市场推广、咨询会、入学指导、讲座、辅导及其他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以信函或网上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表使用英文或中文;用个别或小组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尽管澳大利亚在香港开设的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多数香港本地的大学都使用英语授课),但部分读本科课程的学生英语不过关,因此在香港的面授辅导课使用粤语,由讲粤语的当地教师担任。对这部分学生的问卷及面谈工作,因本文作者不懂中文而无力承担,特聘请了讲粤语的人员协助工作。问卷调查及面谈所提出的问题先从英语译成中文,再将学生的反馈译为英语。除此之外,其他问卷及面谈工作均由作者担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