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卷及面谈中所提的问题均视具体课程及实际情况灵活而定。本调查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学生为什么选修澳大利亚开设的某一门或几门课程;在入学前他们对所选课程及开设课程的大学如何看待;开课后对所学课程的各方面有何看法;所学课程与学生在香港的就业、事业发展及家庭生活有什么关系。下面介绍研究的结果。
课程的选择
研究发现,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在香港开设的远程课程有多种渠道,例如:在中文或英文的报刊中看到介绍这些课程的专题报道、专栏或广告,从而了解到虽然身在香港,却可以学习澳大利亚或其他国外的课程;通过时而举行的教育展览活动;在社区及工作单位了解到有同事在香港获得国外文凭。因此,国外引进的课程,特别是澳大利亚在香港开设的远程课程被看作正规的课程,自然属于选课考虑范围之内。选修这些课程也不被看作有任何特别、不同寻常之处,而且有一部分人认为获得国外的学位是吸引他们选课的原因之一。
关于学生选择课程的原因不尽相同。在香港,学费和花费是人们考虑课程选择的重要因素,与地位和声望同等重要。身在香港却能接受国外教育确实具有费用上的优势。然而,许多学生选择国外课程,是因其工作和家庭的责任而无法到国外学习。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进行费用比较时,会考虑香港“国际市场”上所有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他们并不关心课程是由澳大利亚还是其他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而主要考虑教育资格的获得。很显然,这些学生选课时所关注的是所获得的资格对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职业保障是否有利,他们几乎不关心澳大利亚各教育机构的声望或地位,有些甚至在选修课程之前从未听说过开设课程的大学的名字,更不了解该大学的声望。对有些学生而言,课程持续的时间也是选课时考虑的因素,这与学费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开课的时间越短,学费越便宜。但也有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证书而学习,什么课程能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最不费力的形式拿到证书便成了他们的首选。这一需求导致在香港出现不良办学行为,但大多不是澳大利亚的大学所为。有些国外大学对香港学生根据其以前修过的课程或工作经验“慷慨”给予学分的情况已经曝光。
部分学生在选课时不仅考虑费用,还很看重大学的声望或地位。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国外的课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一些人看重某所大学的声望。有趣的是,这些人眼中的“著名大学”是指那些在香港办学历史长的大学,而这些大学在本国并不一定是享有盛名的,例如只是以建校时间早或入学分数高而论。
对很多学生来说,课程的灵活性也是重要的选课考虑因素。香港当地的许多大学出勤要求严格,通常每周要求出勤,有时占白天时间上课,令一些学生望洋兴叹。这些大学之所以提出出勤要求,主要是因为所提供的教学是基于面授的形式,而澳大利亚教育机构通常提供适合远程学习的自主学习材料,并由澳大利亚教师或香港教师提供网上辅导和学习支持。对于香港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设置灵活,允许他们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的教育课程。但是,“远程教育”这一术语并非为所有人认可,有些大学尽管实施远程教学的模式,所提供的学习支持和评价形式也具有远程教育的特点,但却不用“远程教育”一词。这里存在一对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表示选修某门课程是因为其灵活学习的特点,即主要通过远程教学;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选择完全以远程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学习。有些学生明确表示,他们不愿意让人知道他们学的是“函授课程”。这里有着复杂的原因,有可能由于人们不了解远程教育,不知道真正的远程教育蕴涵的高水平的课程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也可能由于某些低劣教育机构提供的“函授课程”臭名远扬,殃及远程教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低劣教育机构为了挽回声名,竟然也在酒店外糊弄几节面授课,结果于事无补。在香港开设的澳大利亚的远程教育课程中,最受欢迎的教学形式是远程和面授相结合:以远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于少量的面授辅导,如每学期末利用周末进行一两次的面授辅导课。
学生对澳大利亚和本地的教师的看法
在香港开设的澳大利亚的远程课程中,不同大学提供面授的课时有所不同,少则只在入学指导阶段提供面授,多则每周都有面授课。多数大学在当地聘用辅导教师,给学生提供定期辅导,学生还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寻求个别帮助。提供课程的大学每学期派本校教师到学习点辅导一次,在澳大利亚本国一般并不提供类似的学习支持,在香港这样做是因为学生要求并期待一定量的面授。
一些大学发现,在香港聘请到称职的辅导教师是困难的。部分学生反映,有的辅导教师水平差,上辅导课时照本宣科。我们到辅导课上旁听时虽然未发现这种现象,但确实有的辅导教师一会儿讲粤语,一会儿讲英语,在紧张的课堂气氛中以飞快的节奏“布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