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尔托利奇-兹洛米斯利奇与布雷特(Bartolic-Zlomislic and Brett, 1999) 的案例研究分析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省教育研究所一门完全以因特网来传递的研究生课程。该课程以前是采用帕迪(Parti)的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邮件和会议软件,现则改用基于因特网的万维网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软件。这项研究的结果预测在五年时间内,这门网上课程可以赚取1962加拿大元的名义利润,而要达到收支平衡,就必须至少招得19个学生。这项研究的总结是,在一个专门的市场中,以相对低的成本向学习者提供高成本效益的网上课程,是可能的。另外,该研究也指出,虽然软件由帕迪转为万维网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占网上课程最大部分成本是教师的指导时间和批改作业时间,这是因为课程的性质强调积极的网上讨论。如果课程的建构主义环境能够减少,这些成本将可以降低。教师和学生认为,除了课程的内容外,他们也学到一些另外的技能,如电脑技能和写作技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一项案例研究(Bartolic-Zlomislic and Bates,1999)的结果也与此类似。
英格利斯(Inglis,1999)试图探讨课程由印刷品为主转变到以因特网为主的成本变化,并尝试寻找一些理据支持这种转变。英格利斯发现,以四种收生水平(50/100/150/200个学生)来看,因特网的传递方式的生均成本,没有印刷品传递方式那么符合成本效益,网上课程的传送成本(例如,因特网服务公司的收费和个别化支持)占去整体成本的很大部分。英格利斯预测,把课程放上因特网,其成本很有可能比他论文中的估计为高。这项研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在传统印刷品为主的远程教育中,大部分可能的规模经济效益都是在设计、开发和传递阶段获得的。
除此以外,也有一些实证研究专门比较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课程和传统面授课程的成本效益。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传统教室和远程课程中一系列非同步教学网上技术的运作成本,这些技术包括电子邮件、因特网和网上教材。在不考虑规划生产成本以及科技基建的投资的前提下,该研究发现远程教育课程中的非同步教学是合乎成本效益的,教员花在远程教育课程上的时间与传统课程相等或较多,而运用时间的方法也有不同(Bakia,2000)。
惠伦与赖特(Whalen and Wright,1999)的另一项研究指出,与课堂培训相比,因特网培训的固定成本较高,但是其课程传递的可变成本较低,因而可以相抵。一般来说,网上培训比课堂教学更具成本效益,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课程传递所需时间大大减低;其次,因特网的培训可以向大量的学生传递课程。非同步与同步的网上教学相比,前者较具成本效益,因为同步网上教学需要一个固定的教师去传递课程,因而在教师薪酬方面也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另外,网上教育平台的成本会影响课程的平均成本,这是由于不同平台的特许使用费和升级的成本会有所不同。另外,课程中多媒体元素的比重也会大大地影响到成本的水平。
韩国国立放送大学一项有关网上课程的成本效益研究(Jung and Leem, 2000)显示,网上教学的开发成本和传递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1998年与1999年网上课程的平均成本分别是12,768和7,902美元)。与利用教育电视和教科书的远程教育课程相比,网上课程的完成率较高(前者课程完成率是55.2%,后者课程完成率则是93.1%),因此每个完成课程者的生均成本也就较低。另外,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学习者在学习成果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
虽然以上所讨论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对网上课程的成本效益有一些认识,但是我们仍需对网上教育课程的“主要成本因素有深入的了解”(Bakia,2000,52页),并更加严格地探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成本效益数据,这样才能较有把握地对网上教育的成本效益作出结论。
从以上提到的文献研究来看,网上教学的规模、设计和制作质量、院校的教学论价值以及软硬件成本的急剧转变都会影响其成本效益。有些研究集中探讨影响网上教育成本效益的具体因素,下面介绍这些研究的初步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