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首个载人深潜器“蛟龙”号
长期以来,中国的海洋战略重心放在浅海,深海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目前95%左右的海洋科研经费仍是投向近海。
“蛟龙”号横空出世,无疑是对中国海洋战略转型的一个最好注脚。王东晓评价说,“蛟龙”号深潜成功堪称中国深海战略的一次标志性突破,未来一旦成功完成7000米级海试,“蛟龙”号更有望打破日本保持的载人深潜纪录。继美、日、法、俄之后,中国正在成为崛起的第五个载人深潜大国。
“国家正有步骤地推动深海战略,先以南海作为桥头堡,再扩展到太平洋和印度洋。”王东晓分析说。
科学领域的需求也蓬勃增长,“蛟龙”号的命运正折射了这一显著变化。1992年,徐芑南等科学家大力呼吁中国研发载人深潜器时,应者寥寥。10年之后,中国大洋协会牵头强力推进这一项目,直接起因就是其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7.5万平方公里的锰结核勘察计划。
除以“蛟龙”号为代表的载人深潜器研发外,中国大洋协会从2004年开始还推动进行环球航测,进行环绕全球海洋的科学考察。
但仍需指出,中国深海研究与世界水平还有显著差距——中国尚没有形成完整的深海观测网络,甚至没有专门的深海研究机构。反观国外,印度在印度洋上几乎无所不在,俄罗斯竟然常常跑到南海进行科学考察……
日本后来居上的案例更引人深思。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成立了专门的全球海洋研究机构,以研究的名义拓展其深海战略。日本人总是津津乐道其“138度战略”,当时日本的船只凡是经过西太平洋上东京138度的位置时,都把有关数据搜集起来,逐渐形成了颇有影响力的研究。
蔚蓝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深度超过2000米的深海又占其中60%。“蛟龙”号之后,来自深海的新惊喜或许会越来越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