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聚焦两会 启航教育中国梦
龚 克代表:注重素质教育这个主题,教育是“培养”学生,而不是“加工”学生
周洪宇代表:教育改革要跳出内部改革的窠臼,与相应的社会问题同步推进
李光成代表:差距在缩小,但教育鸿沟一直存在,今后投入要向薄弱地区倾斜
1.怎样用好2万亿?
4%只是一个及格线,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析
去年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达到4%。
“4%目标实现,是一个巨大成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代表说,“但4%与世界平均投入水平还有差距。4%只是一个及格线,仅满足了基本需求,还没有满足充分需求。”
“虽然差距在缩小,但教育鸿沟一直都存在。”云南省屏边县第一中学校长李光成代表说,“比如教育经费的投入,内地与边疆、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就不均衡;比如教师队伍建设,边疆和农村地区的学校很难吸引到好老师;比如教育设施,城里的学校已经有了塑胶跑道甚至是体育馆,许多农村学校却连操场都没有。未来教育投入,应该向教育薄弱地区倾斜。”
解
“4%目标实现之后,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目前,教育投入欠账还很多。比如许多高校负债前行,高中也负债1000多个亿。债务需要化解,投入必须要跟上。”周洪宇说。
要重视提升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做到公平与效益兼顾。周洪宇说,“教育发展到今天,由于机会空前增大,基本实现了愿意读书的人都有书可读。今后要把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代表强调:“提高效率,重要的是要让资金投入更好地适应教育规律。行政管理部门应更多地放权,从大量管审批改为审计监督,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2.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让教师从校管变为区管,促进教师流动
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当前,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之间的差距,仍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择校热为例,现在有一种‘怪象’:学校效益好,好老师就多,学生质量就相对较高,各种政策扶持上也会倾斜,学校之间‘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李光成代表说。
“异地高考政策为什么在北京、上海等地争议最多?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家长担心原有的机会被压缩,优质资源被挤占,这就要求在录取名额分配等方面进行配套的调整。”龚克说。
“教育公平首先是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实现教育公平不可能一蹴而就。”周洪宇说,教育公平要从机会和过程两个角度看,不能简单地看是否享有教育权利,还要看公平在教育过程中推进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