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做扎实的研究者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真正的生命是他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是个体成长所必经的心路历程,也只有在这样一种理性的思考的基础上,人才会活得有尊严。因此,我们不可能没有对自身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一种思考。“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我们主动加强自身的科研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勤于思考。树立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自觉地把研究之水注入课堂,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学会确立研究课题、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如何撰写课题报告等等,自觉地在研究中应用,做教学实践中的“有心人”,积极探索,锲而不舍,勇于革故鼎新。
相关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
推荐阅读>>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
>>今天,我们如何当教师?
>>教育博客:好校长的十二条军规
>>刘尧博文:大学校长要职业化 更多博文>>教育博客
10、做精明的反思者
反思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生活成为有意义的生活、有价值的生活。教师之所以是教师,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他在反思。人在反思中过有意义的生活,在反思中存在,在反思中成为有个性的自我。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养成多思考、爱琢磨的好习惯,学会了遇事不要总是归责于外,而是遇事先反思自己,学会改变,学会调整,学会反思。改变不了环境,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实,改变态度;改变不了过去,改变现在。不断地反思自己,调整自己,适应教学,也适应生活。
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要尽快使自己从“教书匠”迈入“研究者”的行列。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投入研究,行动起来,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研究更明确、更扎实、更持久。
实施新课程,教师就要转变角色,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实施“功夫在课外”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表明主动合作的意愿,体现坦荡宽广的胸怀,展示勤业、敬业的职业精神。
推荐阅读>>用赏识教育开发生命
>> 一线老师要重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
>>教师手记: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衡量一位好教师的十个标准
文章原文>>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知多少 更多博文>>教育博客
推荐专栏>>基础教育:基教新闻 海外情况 基教研究: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