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无线局域网、卫星通信系统、蜂窝移动系统等多种无线链接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发布的统计显示,截止2011年1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7亿户,其中上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34.4万户。全国移动电话用户中,3G用户已达到5173.8万户。作为移动通信的主角,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手机的普及率也是其他移动终端无可比拟的。据统计,高校手机用户的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有必要开展手持移动终端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以拓展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2009年开始着手于手机图书馆服务的设计与开发,先后推出了SMS(手机短信)服务和WAP(手机上网)服务。手机图书馆的服务让手机真正成为读者的“随身图书馆”和“随时图书馆”。
SMS服务
手机是读者随身携带的通讯交流工具,与RSS、Email等信息推送方式相比,手机短信的特点是实时性和移动性,它可将读者定制的信息实时传递给读者,避免了因传送过程的延误和查询条件的限制而造成读者的损失。这个优势在图书馆推送读者逾期通知、预约通知、讲座通知等方面尤为明显,但由于收发送信息内容的限制,短信服务系统均以推送短小精炼的信息为主。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一系列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主动地提供个性化内容的推送服务,其中“短信服务平台”就是一个基于手机短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在2009年引入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短信通”平台,并在此平台基础上开发了Web Service接口,以供校内多个部门使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利用本校提供的Web Service手机短信服务接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管理系统推出基于统一认证和Web Service的个性化短信服务。
短信服务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进行了一次短信服务的专题调研,主要针对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分为纸质和网络两种方式进行调研。纸质调研与网络调研总共回收有效问卷518份,受访人员分布于19个院系,其中本科生287人(占55.4%),研究生147人(占28.4%),博士生62人(占12%),教师22人(占4.3%),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分布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1%的读者愿意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并且近90%的读者对图书馆的短信服务给予好评,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这项服务。这两项调查说明图书馆在读者心中是值得信任的,大多数读者很乐意接受图书馆的短信服务。
短信服务的定位
然而,短信服务是基于移动平台的新媒体服务,有着不同于图书馆传统服务的特点,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适应性和便利性,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服务的信息内容和服务形式平移到该服务系统中,还要认真研究移动信息服务特点,并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做有机结合,做好短信服务的定位。
1.服务模式定位
短信服务的特点是短小、精炼的信息推送,它的显著特征是移动性、及时性和个性化,这是图书馆短信服务系统的优势。但读者对该服务方式的认可度以及读者可接受的推送时间、发送信息时间间隔等,都是我们制定该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2.服务内容定位
图书馆短信服务系统并非只是将现有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简单平移到手机终端上,而是要充分发挥短信服务的特点,提供读者需求比较强烈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及时性的信息服务。
3.系统开发定位
短信服务系统是图书馆服务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读者信息保存、信息内容整合、读者服务方式和系统管理等诸多问题。图书馆短信服务系统作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在数据、服务等方面有效地沟通并且互操作,并与其他数字化服务系统相互融合。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