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瞭望    发布时间:2011-06-11

科技奖励“蛋糕”

  全国政协委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为年轻人抱不平:“大多数年轻人必须要通过报奖。不走这条路就断了生计。他的创新性很快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扼杀了。”他甚至称这种现象是“逼良为娼”。

  冯培恩对本刊记者说,科技奖励是考核科技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很多企事业单位领导,乃至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领导政绩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挂钩。

  比如,院士数量是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科技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也是地方之间科技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于是,院士数量成了单位和地区的政绩。对单位领导和地方官员而言,政绩就是饭碗。而得国家奖的等级和数量是评选院士的重要指标,获得国家奖是一心奔院士者必须攀登的阶梯。

  冯培恩进一步举例说,大学与大学之间相比,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等级和数量、高级别论文的数量、院士的数量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一所大学如果当年的得奖情况、论文发表情况、院士增加情况与同类同等级学校相比明显少了,那这个大学校长的日子会不好过,上对主管部门、下对广大师生都难以交代,甚至会受到质疑。科研人员本人也会因为奖励、论文之类数量和级别的欠缺而得不到职称晋升,甚至被分流。

  一位高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科技奖励对高科技企业也非常重要,企业的项目如果能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有两个好处:第一,奖金可以冲抵部分项目研发经费;第二,获得的荣誉有利于日后宣传推广。他透露,“一些企业就专门雇人在北京整天搞报奖的事情。他们特别精通什么奖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申报。”

  “公关”

  当高毅着手将已经完成的一个项目进行报奖的时候,他从同事那里得知,能不能评上奖并不完全取决于科研成果本身的水平——还需要一些公关。

  “送红包倒不至于”,高毅说,“因为我们的成果本身的水平是不错的。但是,与评奖专家的沟通是必要的。”

  国家科技奖励评奖有严格的评审程序,还有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评审,但是这难不倒高毅。他说:“说实话,一个细分领域里面的顶级专家也就那么几个,在这个领域里面做事情,平常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联系,要联系到这些人并不困难。”

  报奖之前,高毅和课题组的成员一起,拜访了自己研究领域内的相关专家。

  回头想想,高毅并不反对这样的“公关”:“其实就是和对方沟通一下,让他了解你所做的工作,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有的“公关”有时确实非常“自然”。一位专家向本刊记者反问:“你的一个朋友要来看你,给你带了点茶叶。他的项目确实参评,你说这叫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