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优博、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评选结果
根据《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评审遴选已完毕,获资助人员及项目公布如下: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工作单位 | 项目名称 | 资助金额(万元) |
| 1 | 张新雨 | 男 |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模型平均方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 10 |
| 2 | 曹志刚 | 男 |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算法博弈论视角下的网络时尚博弈研究 | 10 |
| 3 | 王 萌 | 男 | 高能物理研究所 |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的单细胞金属组学研究 | 10 |
| 4 | 钱 森 | 男 | 高能物理研究所 | 8英寸球形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研制 | 10 |
| 5 | 刘延伟 | 男 | 声学研究所 | 移动立体视频编码技术研究 | 10 |
| 6 | 陈孝良 | 男 | 声学研究所 | 面向异构网络的分布式多媒体与控制系统融合的研究 | 10 |
| 7 | 麻春艳 | 女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纳米金催化材料绿色选择氧化反应过程的研究 | 40 |
| 8 | 刘福东 | 男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新型铈钨复合氧化物NH3-SCR催化剂改性研究 | 10 |
| 9 | 赵 赫 | 女 | 过程工程研究所 | 电絮凝耦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协同处理工业废水 | 20 |
| 10 | 付晓莉 | 女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红壤区石砾含量对人工林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 | 10 |
| 11 | 范 舟 | 男 | 国家天文台 | 仙女座星系(M31)晕中球状星团的光谱观测研究 | 10 |
| 12 | 左 恒 | 男 | 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 大口径超薄自适应镜面轴向支撑技术的研究 | 10 |
| 13 | 张顺存 | 男 |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火山岩储层孔隙演化规律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 | 10 |
| 14 | 曹 洁 | 女 | 大气物理研究所 | 三维流场分解理论在台风中的应用研究 | 10 |
| 15 | 刘传熙 | 男 | 大气物理研究所 | 东亚地区平流层臭氧变化规律及其向对流层传输的机制研究 | 10 |
| 16 | 徐桂霞 | 女 | 植物研究所 | 重复基因结构分化的机制及其偏好性研究 | 10 |
| 17 | 孙莉莉 | 女 | 半导体研究所 | 高效率高可靠性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研制 | 10 |
| 18 | 张一帆 | 男 | 自动化研究所 | 视频植入式广告自动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 | 10 |
| 19 | 李子欣 | 男 | 电工研究所 | 电压不平衡条件下三相并网变流器无需对称分量的瞬时功率理论及控制策略研究 | 10 |
| 20 | 熊 明 | 男 |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基于白光和射电观测对CME在内日球层的遥感成像:直接MHD数值模拟 | 10 |
| 21 | 李明涛 | 男 |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基于平动点的月球探测任务轨道设计与控制 | 10 |
| 22 | 解晓伟 | 女 |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特殊形貌纳米金属高效选择加氢催化剂的设计合成 | 40 |
| 23 | 袁开军 | 男 | 大连化学物里研究所 | C4H2分子的真空紫外光化学研究 | 20 |
| 24 | 迟光宇 | 男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小麦叶片光谱对大气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 | 10 |
| 25 | 孙兰香 | 女 |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化学成分在线检测方法 | 10 |
| 26 | 张国良 | 男 | 海洋研究所 | 白垩纪以来南太平洋上地幔组成和岩浆作用历史变化 | 10 |
| 27 | 金永东 | 男 |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纳米结构多功能集成及其在纳米医学中的应用 | 40 |
| 28 | 于晓菲 | 女 |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农田化对兴凯湖典型湿地物质累积的影响 | 10 |
| 29 | 王全英 | 女 |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土壤酸化条件下苹果树对铜吸收及其机理研究 | 10 |
| 30 | 魏 星 | 男 |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新型硅基高速混合晶向材料研究 | 10 |
| 31 | 王晓芳 | 女 |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Ag基Low-E复合多层膜的高稳定性机理研究 | 10 |
| 32 | 何 飞 | 男 |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飞秒激光时空特性操控在三维纳加工中的应用 | 10 |
| 33 | 李 成 | 男 | 上海天文台 | BigBOSS巡天的选源策略 | 20 |
| 34 | 毛颖波 | 女 |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双链RNA信号从植物向昆虫传播的机制研究 | 40 |
| 35 | 叶兴旺 | 男 |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胎球蛋白A与糖尿病发生的人群前瞻性研究 | 10 |
| 36 | 张 鹏 | 男 |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维生素B2跨膜转运蛋白的跨膜转运机制 | 10 |
| 37 | 高 瑜 | 女 | 上海药物研究所 | 新型还原响应性阳离子聚合物共输送不同shRNA药物降低肿瘤耐药性研究 | 10 |
| 38 | 刘永升 | 男 |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基于稀土离子双模式发光的NaGdF4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生物应用 | 10 |
| 39 | 张炜龙 | 男 |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新型无机硼酸磷酸盐晶体材料的固相合成及构型研究 | 10 |
| 40 | 石龙宇 | 男 | 城市环境研究所 | 紧凑城市演化历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 10 |
| 41 | 唐明亮 | 男 |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微纳尺度的拓扑结构及电场刺激对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定向分化的调控 | 10 |
| 42 | 王曼丽 | 女 | 武汉病毒研究所 |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编码的糖蛋白Mucin的致病机制研究 | 20 |
| 43 | 曾少华 | 男 | 华南植物园 | LrAN2调控黑果枸杞果实花青素合成的功能解析 | 10 |
| 44 | 李 东 | 男 | 广州能源研究所 | 易腐性有机垃圾两相高固体厌氧发酵研究 | 10 |
| 45 | 孙志洪 | 男 |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早期断奶羔羊消化道自由基损伤及营养干预技术 | 10 |
| 46 | 苏正安 | 男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干热河谷冲沟形成过程中耕作方式对其影响的定量研究 | 10 |
| 47 | 赵 培 | 男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紫色土坡地径流水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 10 |
| 48 | 冯 涛 | 男 | 昆明植物研究所 | 几种有毒高等真菌的非蛋白质氨基酸的发现和毒性评价 | 10 |
| 49 | 王 博 | 男 |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种子单宁含量影响啃齿动物取食行为的机理研究 | 10 |
| 50 | 刘 娅 | 女 | 国家授时中心 | 数字精密测频技术研究 | 10 |
| 51 | 李炳生 | 男 | 近代物理研究所 | 利用纳米空腔制备超薄SOI材料的研究 | 10 |
| 52 | 王瑜玉 | 女 | 近代物理研究所 | 高电荷态离子在纳米管内的导向传输研究 | 10 |
| 53 | 郭志光 | 男 |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植物超疏水叶片形成机理研究 | 10 |
| 54 | 刘海宁 | 女 | 青海盐湖研究所 | 大孔无机及杂化骨铷、铯、禗吸附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卤水中的应用 | 10 |
| 55 | 王 强 | 男 |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新疆为例 | 10 |
| 56 | 桂东伟 | 男 |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农田浸灌对地下水影响研究 | 10 |
| 57 | 张 强 | 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基于周期极化妮酸锂波导的高效率、噪声上转换探测器研制 | 40 |
| 58 | 周荣斌 | 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机制研究 | 40 |
| 59 | 从怀萍 | 女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机理及性质研究 | 20 |
| 60 | 燕京晶 | 女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基于现代创造力理论的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 10 |
| 61 | 王占锋 | 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序贯压缩估计方法和其统计性质 | 10 |
| 62 | 刘光明 | 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非水溶剂中聚电解质的构象行为与相互作用 | 10 |
| 63 | 张一飞 | 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RHIC能区粲强子物理及双轻子的研究 | 10 |
原文请见:关于公布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资助人员及项目的通知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