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是建立信息系统,为学校科学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目前,32个省级校舍信息数据中心(含兵团)已经建成,41万所学校(含教学点)、211万栋校舍基本信息已及时录入,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面覆盖、全国联网,这是校安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近期看,为建立和完善校舍安全责任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今后校舍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都能够做到有据可查,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安全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远看,有利于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并将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经验支持。
四是服务均衡发展,校舍功能更趋完善。过去,我们校舍建设主要考虑的是建多少、建多大。实施校安工程,不仅考虑要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符合综合防灾要求,而且还考虑了功能的提升。现在各地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安全校舍增加了,危旧校舍减少了;优质学校增加了,薄弱学校减少了;学校容量增加了,班级规模减小了。改造后的校舍,有的提升了使用功能、有的增加了节能环保功能、有的增加了应急避难的功能,校舍功能更趋完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更好满足和适应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实施校安工程,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缩小了校际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巩固了“普九”成果,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落实法定要求,校舍安全责任意识切实增强。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从法律上明确了各级政府应履行的校舍安全责任。加强校舍安全建设,增强校舍抗震防灾能力,是贯彻落实国家防震减灾总体部署、依法履行政府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实施校安工程,“最牢固、最安全、最让人民群众放心”的校舍安全“三最”理念已深入人心,“市长建校、校长办学”、“保障校舍安全和师生生命安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已逐渐形成共识。各级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校舍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