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 行为主义和机器教学的发展,有人 提出机器将取代教师的思想。此后 近半个世纪,相关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而且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 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深入家庭,这一争论又愈演愈烈。直至今日,在全 球范围内,以计算机网络支撑的 “学习化家庭”与‘学习化社会”的 出现和发展,都使得以往只通过幼 儿园进行的儿童教育分散到更广 泛的社会之中。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家庭教师再次受到欢迎,计算机提 供的兴趣盎然和丰富多彩的虚拟 教学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儿童。但是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计算机行业的顶尖人物比尔·盖茨却在其著作 《未来之路》之中清醒地指出“信息 高速公路将不会取代或贬低 人类所需要的任何教育人 才”,计算机的发展主要可以 “使学习成为一种大规模的 各取所需的过程”,教育资源 可以共享,教育效率大大提 高,各种教育资源可以整合 与充分利用,对学生因材施 教的管理将更便利。未来教 师的注意力将“更多地集中 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讲课上”, 从更适宜的角度给儿童以帮 助。凡是能够给课堂带来活 力和创造力,与儿童建立牢 固关系,并且真正关心他们 的教师就是受欢迎的教师。 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并担当教 育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是不 会被取代的。通过计算机实 施的教育只能取代不称职的、乏味的、缺少新信息的和 书呆子型的教师。善于经营自己的 教师应该努力变危机和压力为机遇 和动力,掌握计算机等先进的教育 技术将会使之如虎添翼,大大提高 教育教学的效率。
(2)对儿童的经营
在经营儿童发展方面,教育工 作者首先应该通过常规和有效的管理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 惯,树立基本的道德规范,建立良好的集体与和睦的师生关系,对每一 个孩子及其家庭背景做充分的了 解,为其建立详细档案。其次,根据 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其进行测试 和考察,对其发展情况做追踪记录, 并鼓励家长也做同样的工作。如此, 教师和家长就有深入交流的可能, 有因材施教的依据,在教师的主导 作用之下家庭的教育资源便可为其 所用,形成教育的合力。第三,运用 激励机制,如表扬、鼓励、奖励、让其 表现和展示能力等,使儿童的潜能 得以开发,自立、自信、自爱、自强的 精神得到张扬,并在集体中学会合 作、谦让、理解与互助,在有意和无 意的教育之中使之得到促进与发 展。因此慎用批评,严禁讥讽和挖 苦,跳出单纯的以学习成绩和听话 程度评定儿童优劣的狭隘局限,巧 妙地将批评转变成善意的暗示或正 向的激励,是幼教工作者应该特别 注意掌握的艺术,也是激活儿童发 展内趋力的有效手段。第四,基于儿 童发展存在差异的现实,应本着尊 重、理解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 孩子的特点。需求和问题进行客观 和科学地诊断与分析,制定分类或 分层次教学的计划。可以运用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幼儿园 与家庭合作等方式,通过有意、无意 及最适宜儿童个体发展的教育途 径,通过在儿童承受阈限之内的压 力,通过儿童可以感觉得到的尊重 与关怀,通过营造多样的学习环境, 帮助儿童学会学习、学会体验、学会 表达、学会负责、学会判断、学会关 怀、学会理解、学会自主、学会竞争、 学会合作,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 的。应该指出,直至今日我们对儿童 潜能的了解还微乎其微,对其内在 的规律还知之甚少。在幼儿教育中 出现的许多异常现象我们还无法解 释。其实就在这些异常之中蕴涵着 许多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儿童问 题的契机,抓住这些契机进行深入 的探究很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五,对幼儿成长的肯定和成绩的 宣传不仅有激励幼儿本人的作用, 也有引导其他幼儿的功效,更可以 引起教师同行、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进而获 取多方面的综合资源,为进一步发 展创造条件。
对于其他资源,诸如儿童家庭资源、社会资源。教材资源、实验资 源、信息资源等,其经营也是多方面 的、具有多元目标和标准的,并可以 采取多种途径和多种策略。围绕着 幼儿成长、教师提高、幼儿园整体发 展的综合目标,借鉴企业和其他具 有创新色彩的行业的经营策略、模 式、方法、途径和管理经验等,在结 合幼儿教育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 上,我们是可以摸索出一套适合幼 儿教育发展的经营体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