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优化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
(十一)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开展继续教育。引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大力推进学校的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重视发挥普通高校在高等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成人高校在社区教育、行业企业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鼓励中、高等职业学校实行职前与职后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并举,面向行业企业、社区开展继续教育。统筹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中小学等教育资源,坚持“农科教结合”,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三教统筹”,面向农村地区开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活动。
(十二)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继续教育机构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鼓励企业大力开展本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行业企业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共建专业化、综合化的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和产学研基地。
(十三)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引导各地完善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并以社区教育机构和老年大学为依托建设老年教育网络。面向社区成员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文明生活和休闲文化教育,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训,面向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开展公益性职业教育培训。农村社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科技和扫盲教育。继续大力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到2015年,全国副省级和地级以上城市社区建立专门社区教育机构的比例分别达到70%和40%。
(十四)提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向专业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信誉度高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
(十五)发挥传播媒体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继续教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大众传媒的继续教育功能,鼓励社会成员自主学习。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等向全社会开放,加快文化教育资源免费开放进程,强化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教育服务和学习服务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