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减负”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课程改革完善方案,降低课程难度,减少必修课,增加学生选课机会,把职业教育的一些课程适当引入普通教育,增加能力性学习,从结构上改造普通中小学教育,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强化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进一步研究深化高考制度改革,在考试上切实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性训练内容,逐步增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统一高考招生录取中的作用,逐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进一步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制度,全面构建5年一个周期的中小学教师专业轮训制度,增加教师对培训课程的选择权,强化培训机构参与培训的竞争性,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有力有效的制度保障。当前,在应试教育尚不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谁都在担心,自己“减负”了,别人会不会“减负”,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制度。
从制度上切实保证“减负”要求的实现,必须建立“六大制度”保障:一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重点是规范命题,控制命题难度;二是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各地每年都必须向社会公布辖区内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三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度,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都要与学校校长签署规范办学责任书;四是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征求意见会议,听取学生和学生家长意见;五是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每所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要向师生公布课程安排等情况;六是家校联动制度,不断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责任。推进“减负”,家长是重要方面,我们要向广大家长多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此来减少家长的疑虑和担心,增进家长对“减负”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确保“减负”各项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我们还要切实加强督导、督查工作,各级督导机构都要把“减负”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充分运用“督学”和“督政”这两手,督促和检查“减负”措施的落实;要进一步完善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相关联的奖惩措施,定期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对教师和学校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作为对各地教育科学和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持久战。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最为重要的是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大家一起坚持下去,横下一条心,集体“裁军”。 我们要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减负”、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教师专心致志教书育人的宽松教育环境,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不以状元和高分考生多少论高低。 (来源: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