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经迈入新世纪开启的大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为主要资源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初现端倪,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之高级专门人才任务,肩负着发展科教、振兴中华民族之历史使命的高等学校,在新世纪里能否承载这重任一路扬帆走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学校的领导,即取决于高等学校具有决策权的管理者如何组织下属成员并同下属成员一道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学校的领导能否把握时代发展对高等学校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能否把握受教育者对高等学校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能否把握教育系统自身改革对高等学校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能否把握高等学校已经或正在发生着的新变化、新趋向。本文试图在分析高等学校发展新趋向的基础上,对高校领导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提出几点思考。
一、高等学校发展的新趋向
首先,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信息汇聚充斥、信息传播扩散、信息生产创新的洼地。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等学校正日益成为 "信息爆炸"的关键之源。信息的自由交流和传播难免鱼龙混杂,良性的文化会对学校的师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一些非良性文化或文化糟粕会乘虚而入,对学校的师生会产生不良影响。面对各种信息的汇聚、传播、扩散和知识的生产、创新,高等学校领导怎样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评价信息、选择信息就变得非常重要。同时,高校领导要有引导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本领。因为,作为一个信息洼池的领导,能否保证受各种信息影响的教育者能够正确施教,能否保证受各种信息影响的受教育者之培养质量,即既要保证受教育者之发展的正确方向,又要使受教育者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高度的理性以及对信息的敏感性或敏锐性,具有战略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其能否及时决策、科学决策、正确决策的关键。
其二,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巨型的、多元的、充满矛盾的复杂组织。
高等学校的联合、合并、扩招,使高等学校越来越巨型化。从分群的角度看这种巨型的学校,会发现高等学校不是一个简单的社群,而是由许多个社群组成的复杂体。如本科生社群、研究生社群、教育者社群、管理者社群、后勤服务者社群等等,这些社群之间边界模糊,并延伸到历届校友、家庭、用人单位、社区政府、群众、商业企业等,而他们又与大学内部的一个或几个社群有关系。这就使得高等学校变得越来越复杂,使高等学校充满了矛盾:如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又经常同现在发生矛盾;在努力为社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不断批评社区、社会;提倡机会均等和民主平等的理念,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等级现象;教师和学生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有时有矛盾与冲突;渴望改革却又害怕在改革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存有反对行为;作为不同社群统一在一所具体的高等学校之内应凝聚成一个中心,形成能够统一指挥的权威,但事实上,即使在一个社群中也有不同的权威,等等,不一而论;总之,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组织。这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来讲,能否及时地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处理矛盾、协调矛盾、解决矛盾,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有高超的协调和处理矛盾的艺术,否则,矛盾会此消彼长、潜滋暗长、越来越多,高校领导者就会被矛盾缠身。
其三,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真实时空与虚拟时空的集合。
从看得见、摸得着的角度讲,高等学校是一个有形的真实时空,教育者是在真实的时空环境中教书育人,受教育者是在一个真实的时空环境里接受信息、接受教育的。但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进步,及其在教育教学上的运用,受教育者在互连网上即信息世界中的所谓虚拟时空中获得教育、受到影响1其中有不少负面影响)的机会越来越多。当代,不仅大学生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且教育者亦是如此。当管理对象把身心、精力投入到一个虚拟的时空时,领导者如何去影响、指挥他?在真实时空里;管理对象的活动较有常规,易被观察,易被感觉、感知,因而对其进行引导和管理也就相对容易。但在管理对象之身心投入到一个虚拟时空时,领导者去了解其行为、感觉、感知其行为就变得困难,因而对其进行引导和管理也就变得困难。故在信息技术、网络教育不断影响高等学校的时候,高校领导者的时空观要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只重真实时空里的管理,如校园区域内上班进行管理、下班回家休息的方式已不适应高等学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方式的变化。
其四,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情感丰富、心理复杂的精神世界。
在高等学校里,工作、学马、生活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以知识分子为主的群体,相对于农民群体、工人群体等,其情感世界更丰富、心理世界更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为适应社会所进行的改革、创新不断加速,使在计划体制下相对稳定的办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比较稳定的心态、情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就教师而言,知识不断更新的压力,受教育者要求越来越高的压力,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压力,自我实现、自我期望越来越高的压力,还有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协调的心理压力等等,使得高等学校教师的情感、心理既有快乐喜悦,也有焦虑不安,既羡慕他人的成就也嫉妒他人的成功。就学生而言,当他们满怀喜悦和憧憬迈入心中"神圣殿堂"的时候,学习的压力、竞争的压力、专业和就业前景不明朗等等,会给他们以强烈刺激,随之可能出现紧张、失望、烦恼甚至痛苦。近年来教师心理问题的增多、双重人格表现突出;学生心理疾病呈现的上涨趋势等就说明了这一点。
其五,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各国政治、经济、科技力量竞争、较量的热点中心。
中国加入WTO以后,高等学校的开放程度将越来越高,高等学校不再是一个单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不仅仅是生产信息和传播知识的洼地,还是各国政治、经济、科技力量竞争的热点区域,高等学校正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力量、国际大型名牌企业、各国高科技领域进行人才争夺的场所。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谁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主动权,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谁就将在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人力资源争夺战已弥漫全球,并已形成明显的两极分化:如美国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教育大国的"霸主"地位和开放政策,招揽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使国际社会中每年获博士学位的人有60%留在美国工作。大量的留居美国的高层人才的早期培养经费至少可给美国节省数亿美元,这些留美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带来的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无法估量。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工作一直遵循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n的方针,目前我国留学归国人才不到出国的1/3,在20年中流失几十万学子,等干流失了好几个"硅谷",滞留国外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已达30多万人。有人痛心地说:一批批中国高校优秀毕业生就好像是中国培养出来的一茬茬韭菜,还没来得及享用,就让外国给收割了。这说明我国高校领导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竞争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