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唐景莉;郑骊君  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9-05-11

教育部向地震重灾县派驻干部援助灾区纪实

  在灾区,只要你坐着,就能感受到每天频繁的余震,但曾阳却很少能感觉到,“绝大多数的时间,我都在路上颠簸,坑洼不平的路面让我根本感觉不到那多如牛毛的余震。”

  除了余震,还有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更为可怕的危险。

  陈汶特刚到灾区,还没来得及开始工作,就在奔赴黑水的途中领略了一次泥石流的威力。

  由于地震造成成都至黑水的地面路线不通,他只好和黑水市教育局泽旺局长先搭乘从成都飞往“九黄”的航班,绕道九寨沟与黄龙,然后再坐车翻山越岭前往黑水县。“就在车行进至茂县、黑水与松潘三县交界处时,大约距车几十米远的前方,突然爆发了泥石流,差点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推到河里。当时大家都不寒而栗!”他笑了笑,“幸好有惊无险,如果光荣了,就只能给灾区和部里添乱了”。

  而郝志军的那次历险,更是让他在“生命线”上体验了一把“生死时速”。

  那天,郝志军正在从成都返回小金县的路上,当车即将到达夹金山山顶时,一个近乎90度的弯道出现在他们前方,由于是上坡,司机正在加大油门前行。突然,一辆装满石子的货车从正前方冲来。左面是峭壁,右面是悬崖。“完了!”他心里一惊。只见司机向右急打方向,从一个断了的护栏缺口冲出,一个急刹车,他的头重重地撞在前风挡玻璃上。那辆货车后轮冒着一股浓烟擦过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我带着发懵的头下车一看:天哪,车轮前几厘米就是万丈悬崖!”

  其实,谁不恐惧死亡?但在那一刻,他们选择了勇敢前行。

  他们用自己的无畏展现了一个个热血男儿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淡定从容。

  灾区3个月,对他们来说,最难熬的不是生活上的困难,也不是遭遇各种艰险,更不是孤单寂寞,而是面对家人的关心与支持,内心那份深深的愧疚。

  “老伴:你现在到哪了?你知道我刚刚失去父母,我不想再失去你!这是你我结婚23年来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的分别,又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要多保重!注意安全!我和女儿等你回来!”这是陈珂琦到达灾区后收到妻子的第一条短信。

  “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这是我们第一次面对几个月的分别,也许是有去无回、也许是生离死别……但我只能安慰她,平静地给她回了条短信:‘放心!老伴,我会很好地保护自己,注意安全,等我平安回来!’”他淡淡地说。

  王振亚至今都没敢把自己奔赴灾区的消息告诉山东老家的父母,“他们年事已高,不知道从什么途径听说我去了灾区,就打电话问我,说自从听说我去了灾区,他们好几天都睡不着觉。”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王振亚说起的时候,眼中还噙着泪花。“我怕他们知道之后更加担心,就说我没去,但无论怎么说他们就是不相信。”为了让老人放心,他赶紧拨通了儿子的手机,把自己的手机放在座机的听筒上,让儿子的声音透过听筒,传给远在山东的爷爷奶奶。这下,老人才真正放下心来。

  自古忠孝难两全,王振亚用一个“真实的谎言”,抚慰了两位老人不安的内心。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