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修订过程中了解到的对课标实验稿反映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此次修订有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刘洁民:初中科学课标的修订历时8年。修订工作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科学各领域的发展,二是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三是教育部关于课程标准修订的统一要求,四是科学课程实验区的实验情况和反馈意见,五是部分科学家的意见,六是课程标准修订组对标准及一些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七是考虑与小学科学课衔接、与分科科学标准的协调。其中来自实验区的主要意见是部分内容偏难或要求过高。
推荐内容>>聚焦新课标: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后的变化
相关专题>>义务教育“新课标”全面解读
相关报道>>聚焦新课标变化:核心价值体系与教学水乳交融
相关报道>>小学新课标数学难度不变 专家:不宜全民学奥数
此次修订,坚持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立足于更准确、全面地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突出科学课程的特点和固有优势。课程内容总量与实验稿基本持平,但有大约7%~8%的内容降低了难度或缩小了范围,具体内容的表述力求清晰、准确,便于理解和实施。适当细化了实施建议,使之更为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记者:课标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根据修订后的课标,您认为教师在这两个方面应主要把握什么?
刘洁民:希望教师要养成研读课标的习惯。我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多年,据我了解,很多一线教师认为课程标准过于简略,没什么可看,而没有注意到课程标准无论在课程理念和目标还是具体内容的重点和导向方面都有明确的表述。直接研读课标,充分理解和贯彻课标的要求,可以使科学课程的教学不至于偏离课程的基本目标,不至于淹没在具体知识的海洋里,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把握教学的重点和方向至关重要。
关于评价,修订后的科学课标最引人注目的是进一步明确了评价目的,首次提出了评价原则,特别是高度强调评价要体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体现整合与探究的特点,无论对制订和完善适应于综合性的科学课程的学生课业评价体系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是对当前学生课业评价的具体实施,这些内容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
相关报道>>教育部就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答记者问
相关报道>>德育·能力·创新·减负·审慎——解读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推荐专栏>>基础教育:基教新闻 海外情况 基教研究: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高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