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学术造假

西安交大李连生学术造假被学校开除

   安交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鉴于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这个处理决定的背后,是6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对这名长江学者涉嫌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更多

哈医大王志国学术造假被免科研权利

   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我国“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因两篇论文造假,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关闭实验室。记者昨晚从该研究所网站获悉,王志国确因学术不端被免去科研权利,其实验室也被关闭……更多

清华大学刘辉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

   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是由于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职务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的材料存在严重不实,被撤销教授职务的。清华大学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个原因的正确性……更多

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回顾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发于去年年底的一封检举信——2008年10月11日,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德哉意外收到了《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的函件,指称戴德哉实验室投至该刊的一篇论文与另一本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十分相似……更多

图片说明

1、学术造假的根源是利益驱使下的“职称评定制度”

  “官本位”导致高校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偏离,使学人浮躁和学术异化,冲击高校独立的学术精神,影响着学术的发展……[详细]

专家视点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音乐系副教授游吟歌说:“学术造假频频发生,这都是职称评定惹的祸”。

图片说明2、整个社会风气不良影响了“学术”环境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中国教育网通过调查得知,排名第一的是“社会风气不良”(63.5%)和“评价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63.5%)……[详细]

原因分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全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焦虑和浮躁的氛围,这也影响到学术界。
图片说明

3、学术造假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处罚机制

  如果发现自己的文章被剽窃抄袭,你会采取措施吗?采取何种措施?如果单位发现工作人员有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会如何处理?……[详细]

调查报告
发现自己的文章被剽窃抄袭,有46.7%之多的调查者表示不会采取措施。这表明很大部分人没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图片说明

4、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会影响学生学术造假行为

  导师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忙教学、要忙科研,真正用于培养学生的时间就少得可怜,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地培养就几乎是不可能……[详细]

原因分析
没有导师的有效指导,没有随意支配的学习时间,这种情况下,出现论文抄袭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片说明

5、高校盲目求大引发学术造假

  这些年来,大学追求大,追求像研究型院校迈进有关系,每一个教师,都被要求要写论文,论文是他获得所有资源的唯一的途径,最后就造成……[详细]

专家视点
每一个教师,都被要求要写论文,论文是他获得所有资源的唯一的途径,最后就造成这样一个的结果。

学术造假的主要手段

1、伪造数据及成果

  井冈山大学两名讲师涉嫌伪造数据发表论文,他们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上的70篇论文被一次性撤销,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独家专访井冈山大学校长张泰城。造假背后,是谁动了学术的道德底线...[详细]

2、擅署他人名字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发于去年年底的一封检举信——2008年10月11日,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德哉意外收到了《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的函件,指称戴德哉实验室投至该刊的一篇论文与另一本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十分相似...[详细]

3、买卖他人论文

  “当你看到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武汉一家论文买卖公司与200多家期刊编辑人员有直接联系、雇用着80多名枪手、年利润数百万元的消息时,你会发现,现在的论文买卖确实开始“产业化”了...[详细]

4、侵吞他人成果

  2004年1月2日,北京大学英文系副教授黄宗英所著《艾略特—不灭的诗魂》,被指控剽窃英国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所著《艾略特传》……...[详细]

学术论文规范

学术造假,我们该如何捍卫我们的权利?

1、依靠媒体曝光让造假者无处可逃

  通过媒体的公开曝光,让造假者无处可逃,让很多研究者今后不敢再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这对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有促进...[详细]

2、依靠民间力量检举揭发

  为揭露、打击科学界的弄虚作假、炒作、浮夸现象,新语丝、好汉网、学术批评网等相继推出,充分发动民间力量,揭露各种...[详细]

3、对学术造假须法治力量治理

  事实已经多次证明,在学术体系与利益关系、行政框架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今天,遏制学术造假,不能依赖学者的道德自觉、学术自律,急需制度尤其是法治力量的治理...[详细]

学术信息查询系统

 

更多学术诚信指南

更多海外制度借鉴

315教育培训专题回顾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