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与“服务”——
营建大学的精神家园
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图书馆该承担怎样的功能?图书馆学界有一种说法,“为书找人,为人找书”。此外,“智慧”与“服务”也是一种经典的提法。简单,却内涵丰富。
如何引领“智慧”,引领高校青年学子的阅读品位与人文素质的提升,如何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撑?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提出新的挑战。
推荐内容>>高校图书馆“宝藏”该如何开发?
推荐内容>>北京高校图书馆开放设门槛 部分需介绍信并收费
推荐内容>>北大清华等34所高校图书馆将向社会免费开放
推荐内容>>多所大学图书馆拟向社会免费开放 引发争议 更多>>高等教育专栏
几年前,曾有专家提出担忧,“现在有青年不喜欢读书了,这种现象和整个社会的浮躁风气有关。”
为此,刘大椿馆长的话深情而深刻:“图书馆是大学的精神家园。读一本好书便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进行对话,图书馆使学子从一开始就占据了精神的制高点。作为维护个体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的手段之一,图书馆是一道精神的屏障,拉开了人与浮躁的功利世界的距离。”
此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高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仅满足于提供资料是不够的。”有专家指出,“应要求高校图书馆馆员具备更为专业的素养。同时,需要馆员真正参与到高水平的课题研究当中去。”
谈及服务,美国图书馆情报学家W·克劳福德和M·戈尔曼认为:“服务的强烈愿望便是成功的图书馆事业的基础。”如果说,原来的图书馆更多的是满足借阅的需要,那么,时代的变化与读者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进一步丰富而多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文献资源服务这个基本功能以外,许多读者对现代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进一步拓展自助服务功能,比如自助借还书,自助复印与扫描;针对不同读者的特点,提供培训、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代查代检等服务,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要等。
“特色,也是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应着力加强的。”刘大椿强调,“硬件设施的追赶不难,但是,理念的先进与特色的形成却非一朝一夕之功。而理念的先进,首先表现在藏书的理念上,目前,一些国外大学图书馆对中国图书的收藏可能比我们还全。中国的学者做中国文化的研究,却只能从国外的图书馆里查到资料,这不应成为常态。”
推荐专栏>>教育政策法规检索 >>高等教育专栏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