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现实中更多的是一些让校长们头疼,又暂时无法改变的局面。比如在美欧发达国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需要经过激烈竞争才能进入大学任教师,经过5年以上的拼搏才能取得终身教职成为副教授,再经过5年至10年的工作积累才有可能成为教授。而在我国,获得博士学位就不难直接进入大学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教师,影响了高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的提高。

胡海岩在与斯坦福大学校长交谈
为此,很多校长呼吁:我国应当改革教授聘任制度,变国家的评审为各校的聘任。国家只规定教授的最低的“门槛”,在此基础上,各校的标准不应当一致,要改教授的“全国粮票”为“学校粮票”。
李兵表示,2012年将继续开展“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并要想方设法不断地提高培训质量。而不断放眼看世界的大学校长们,正一边学习、思考着,一边在实践中进行着探索性变革与博弈,等待着时间给中国高等教育一个答案。
(本报记者 罗 旭)
推荐内容>>公选大学校长 懂教育是核心
>>复旦大学校长:推动大学智库成为国家创新来源
>>大学校长不应沉迷这“哥”那“叔”
■链接
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
“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是由财政部支持、教育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组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负责具体承办的全额资助项目。培训对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他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地区“211工程”建设的地方高校和实行省部共建的地方高校的校领导。9年时间中,培训团成员远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流大学进行培训,去过的院校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皇后大学、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